2018年1月21日
当一个人要投生时,是有组合条件的,称之为“因”。有些人是“二因生”,有些人是“三因生”,这是指出于二因或三因而投生。
二因是基于无贪、无瞋而生的。假设我们病得很重,快死了,于是忆念佛陀、佛陀,那时没有贪,也没有希望自己如何了不起,就只是忆念佛陀,将生死都托付给佛陀。自己在那一刻没有因为病重而痛苦不堪,没有在观感受,也没有把疼痛放在心里,只是一味地呵护着心,不断地念诵佛陀、忆念佛陀,心是善的,没有贪也没有瞋。又或是娴熟地将心专注在蜡烛上,即便闭眼也可以看到火焰,濒死时也让心那样专注。以上这类心是无贪无瞋的,但是痴依然占据了心的50%。
比如聚焦于火焰,心跟火焰在一起,心跑了,陶醉着跟火焰沉迷在一起,如果还有陶醉与沉迷,痴就已经渗透进来;但如果心跑去跟火焰在一起时,知道“心正跟火焰在一起”,这是有觉性在觉知自己,而没有迷失。
修习禅定若不小心,就会获得含有痴的禅定,心虽然处在无贪无瞋的禅定状态,却被痴所笼罩着。比如,打坐迷迷糊糊、昏昏沉沉、漆黑一团,谁是这样的?一定要小心!如果临死前的最后一念心也是这样的,就会依循那种心而投生。
死亡时和出生时的心是完全一模一样的,是按照样本复印出来的心,完全一模一样的复制。所以,(如果)我们基于无贪无瞋而有痴的心来投生,称为“二因生(即无贪、无瞋)”。
二因结生(者)的缺点是修行很难。经典记载,他们无法修行,他们从法的方面来讲属于不幸的人,但还不算特别严重,仍然可以做一般的善行。观察到了吗?世间人的数量庞大,泰国人口也不少,然而对法感兴趣的人只有一点点,发现了吗?为什么?因为他们有痴,一直沉迷在世间。之所以会迷失在世间,是由于前生已经习惯于迷失,所以继续迷失。
若是带着觉性、禅定、智慧而死,尤其是正在修习毗钵舍那,看到名色正在土崩瓦解,心保持中立地如实感知名色,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照见身心的实相。心在修习毗钵舍那,安住且中立,对于正在土崩瓦解的色身没有喜欢或不喜欢,心对于出现的痛苦没有发生动摇,心独立而凸显,承担着“知道”的责任。如是而死,将是三因结生——无贪、无瞋、无痴。这种出生称之为“三因结生者”,即三因生的人。
二因生者基于无贪、无瞋,可是有痴,这是无法修行的,一打坐就习惯昏昏欲睡,或是坐了依旧漆黑一片。所以一定要谨慎,必须抗争,必须坚持战斗,不能放任心完全沉溺在昏沉里,要努力地多觉知自己,这样临死才能带着觉知、觉醒、喜悦且中立的心,下一生就容易上升到新的高度。
如果是三因生人,比如有些人儿时遇到突发事件,例如看到邻居家着火,吓了一跳,心只是受惊吓而已,立刻抽离出来成为知者,这是由于训练过“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,照见身心实相”的心,因此它独立凸显,以智慧洞见一切,诸蕴分开,根本不用训练就自行分开。到那一步是不用训练的,将会自行分离,而心成为观众,是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且保持中立。就是这样!已经学会了的,还将再会,小菜一碟!如果以前就没学会,那就必须训练。不能由于我们是二因结生者,痴非常多,就放任心去破罐破摔,让心一直有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