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8日A
从九世皇的时代起,泰国人开始习惯于排队去顶礼瞻仰,现在则是去顶礼瞻仰新晋的僧王,同样也是排长队,这是一种新潮流。
听说最后一天,他是坐着高尔夫车出来接见大家的。嗯,他非常可爱,隆波见过他一次。他是追求“经由实修而断除烦恼”的法师,非常美。但这并不是说,不实修的法师就不美,可别正话反说啊。否则很快就有人会攻击说隆波在批判研习经典的法师。
研习经典的法师之中也有非常出色的。巴悠尊者就非常美,他已经晋升为副僧王。在不久前,他检查完身体,隆波刚好有机会顶礼他。有人安排房间让他休息,也就是病房,刚好在隆波的病房旁边,于是就进去顶礼了他。在尚未出家时,隆波就已经认识他,他的工作是同佛教之中的寄生虫们作斗争。
假冒的始终是假冒的,不会长久。
用心地修行,逐步深入地探究自己吧。修行就是探究自己。不断的学习,直至能够有次第地逐步彻见真相。
觉知身、觉知心,探究身与心的实相,何时明白实相,何时就会放下。是心自行放下,而非我们故意去放。
有些人的“智慧”超前,喜爱一味地思维“空”——这也“空”,那也“空”,什么都“空”,戒也不需要持守,因为已经不执着了,禅定也不必修持,因为修习禅定就是在构建“有”(十二因缘之中的“有”),智慧也无需开发,反正已经统统放下了。唯一剩下的只有——烦恼习气了。
那些认为“这也空、那也空、什么都空”的人,其实并不认识真正的“空”。
我们修行至看见实相——“我”不存在,继而透过洞见“诸法无我”而证悟阿罗汉,心也是无我的,这是经由看见“空”而解脱,称之为“空解脱门”,是空无“自我”,而不是空无一物。
涅槃是指“什么都没有吗?”并不是。涅槃有属于涅槃的特性,而非一切皆无。涅槃的特性就是寂静。
这个寺庙被命名为“寂静寺”,其字义就是涅槃。
涅槃拥有寂静、宁静的特性。从何之中获得宁静?是从烦恼习气之中获得宁静。尤其是指烦恼的首脑——无明,也就是,未彻见“四圣谛”。
佛陀斩钉截铁地开示道:若不了解“四圣谛”,就会依然轮回于生死。不知苦(苦谛),不知苦因(集谛),不知苦的止息(灭谛), 不知道止息苦的修行方法(道谛)。
不知道“名色是苦”,不知道对苦的职责是“知道”;不知道苦因是“渴爱”;不认识“涅槃”;不知道“八支圣道”,简而言之,就是不知道“戒定慧”。
起始于不知苦,不知名色是苦。认为无需知道,因为已经放下了,“渴爱”尚有,却视若无睹,“无明”隐藏着,但是视而不见。
法并不是一味依赖于思维,而是需要观察与体会的。
烦恼并非轻易就能被战胜,它们非常精微,在千方百计地欺瞒我们,此时这样骗,彼时那样骗,特别微细的烦恼是一副善法的面孔,极为可怖。
比如微细的散乱,并非是散乱于五欲之中,通常我们会散乱于——想要看色、听声、尝味道、体验接触,想要去想有趣的东西,思绪天马行空。而微细阶段的散乱是——心散乱于法,不断地审思法义,停也停不下来,因为工作尚未结束。若就此停下,便会四处去宣扬“一切皆空”,殊不知烦恼仍旧藏身于隐秘处,并没有死绝。
再比如,“我慢”并不是指——觉得自己很厉害,而是以另一个方式体现——何时能如祖师大德那样好?祖师大德看起来纯净无染,为什么我还是脏兮兮的?“我慢”并不只是自以为很厉害而已。
又或者,贪爱于色界定与无色界定,听起来好像喜爱宁静,不想攀逐外缘,只喜欢参禅打坐,却不晓得真正的烦恼正是满意于色界定与无色界定的宁静与喜悦。我们自以为是喜爱宁静的人,不喜欢攀逐外缘,即使别人上门找茬,我们也不去争吵,只是闭塞在山洞里修行,自以为很好,这都是被微细的烦恼所骗,比如满意于禅悦等等。
或是没有彻见圣谛,即,没有彻见“无明”,最难观察的是——不知圣谛,因为知道圣谛的时候,四个圣谛是同时彻见,知道何谓苦,知道何谓苦因,已经彻见了苦,知道何谓苦因,对苦因的职责是什么,怎样才是完成职责。
苦是什么?对于苦的职责是“知道”,已经知道了;苦因是渴爱,对于渴爱的职责是断离,已经断离了;对于灭的职责是进去接触、进去彻见,已经接触、已经彻见了;对于道的职责是使其生起、让其成长,八支圣道已经生起了。
知苦、断苦因、照见灭谛、发展道谛,发生于同一瞬间!
完全超越想象,四项工作同时发生。我们一次做一项工作就已经头痛不已。但这四项工作却在同一瞬间完成,事实上,它们是同一项工作——何时彻知了苦,就何时根除苦因;何时根除苦因,何时就彻见苦灭且生起圣道,完全是同步发生的。
佛陀的弟子只能达到这种程度,佛陀的智慧则超越于此——何时断苦因,则何时知苦、证灭、修道;何时证灭,则何时知苦、断苦因、修道;何时修道,则何时知苦、断苦因、证灭。
对于佛陀的智慧,我们只能望洋兴叹,听完佛陀的开示,要想跟得上都很难,那远非佛弟子可以企及的境界。
因此,有些人自我吹嘘比佛陀更加厉害,真是不自量力……比佛陀更加厉害,甚至宣称佛陀的波罗密太少——佛陀的涅槃还得把身体留在世间,但是他涅槃之后,可以把身体带进涅槃。竟然也有人蠢到去相信……
相信邪见,不是放下,对于邪见,佛陀并没有教导要去放下,佛陀甚至开示说:四众弟子如果战胜不了邪见,佛陀就还不会涅槃。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。
比如当今的副僧王巴悠尊者开示说:他有义务要履行,而非放下,他有职责去解释——何为对、何为错,而不是放任邪见彻底掩盖了正见。但是,是以佛教徒的非暴力方式去战斗,而不是伤害具体的某人,仅是据理相争而已。
好了,做禅修报告,很快就知道是正见还是邪见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