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居士们的教导(阿姜巴山开示)

2019年8月14日

01
阿姜巴山:现在大家身边的经济(状况)怎么样?
居士1:不太了解。
阿姜巴山:啊?你就只是一味地修行,其他的事情都充耳不闻啊?老师听说经济的增速现在已经有所减缓了,在座的各位觉得它对你们有什么影响吗?

居士2:我感觉有潜在的影响,因为我在外资公司工作,我们的订单减少了,价格也没有太大的优势,所以就会差一点。
阿姜巴山:事实上,目前全球的经济状况都不好,作为修行人,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还是需要对这些大概有所了解的。

修行并不只是一味地活在当下,也要对我们自己的未来做一些规划,如果就只是一味地修行,经济衰退了也不关心,这是不行的,一定要懂得正确地区分,我们活在这个世间,是需要有吃有穿的,是有些责任和义务要尽的,因此,我们在世间生活的这方面是需要做一些规划的。

只不过呢,(我们)作为一个修行人,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时,我们的苦将会比其他人要少一些,(因为)有觉性、有智慧,所以我们考虑问题能够比其他人考虑得更加周全和更加稳妥。

大家别以为我们已经修行了,也别以为我们正在(在)为法服务,(因此)这些功德和福报就会让我们在生活之中衣食无忧。实际上,这两者它们之间是没有关系的。如果我们那么去相信的话,未免太过迷信和愚痴了,因为因和果是不一致的。

法的目标是让我们可以不苦,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,还是需要有吃有穿,还是需要尽到很多的责任和义务。只不过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修行人,他会懂得不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赚钱之中去,不会投入到那些只能在此生享用的事物上,他不会把过多的精力全部都用在这上面。

但是作为居士,当我们一边做工作、一边修行的时候,如果有机会可以发财,那么就去发财,并不是必须得要一贫如洗才行。事实上,金钱也是我们行善造福的一个工具和媒介。那些在政治上有势力、在经济上有实力,或是地位比较高的人,他们如果想来护持佛法的话,便有机会做出非常大的贡献,也会获得非常大的功德和福报。

我们要明白:修行才是(生命中)最重要与最核心的东西,然而这并不是说,在我们有机会可以赚钱、可以发财的时候,我们却还让自己穷得叮当响。我们要懂得把握和权衡,如果在赚钱的这方面(实务),已经过多占用了自己修行的时间,那样就不太(划算)了。

比如,老师之所以有非常多的精力可以用于弘法和指导,是因为老师的经济基础比较好、比较厚实。假设老师虽然明白了法,而且教法的能力也很强,但由于老师的经济基础不好,那样就无法做到每个月、每个星期都可以随时出去弘法。如果没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的话,这是不可能做得到的。

老师看大家的年纪都不大,这个阶段(理应)是人生的黄金时段,我们既要在法上面选择战斗,也要在世间选择战斗。因为这段时间(我们)各个方面的精力和体力是最佳的,是可以战斗的年龄段,是可以把精力投资在法上、在世间上,来选择坚持和选择战斗的。

老师能够感觉到大家对于佛教的信仰心,包括对于修行的坚定信念,都是很强的。但是老师还想让大家看到另外一面,因为我们大家目前还处于年轻力壮的阶段,应该对我们的人生做些规划,不然等到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以后,谁又来保证我们后面的生活呢?

如果在未来,我们的经济状况非常紧张,我们的心也会受到干扰和影响的,那时候我们的修行也会使不上力,因为我们会开始对自己的生活、对自己的经济状况有些担心,一旦有了担心,禅定就会退失。

因此当我们活着的时候,不仅要尽到一个佛教徒的责任,也要尽到一个社会人的责任,要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规划(保障),这样才是齐全的,是完整地尽到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的。

这是对居士们的开示,因为我们是居士,而不是出家人,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一切全都放下,然后让别人来负责我们的生活。

02
佛教是由四众弟子组成的,南传现在已经不存在比丘尼了,所以现在的四众弟子只剩下三众,也就是比丘法师、男居士和女居士,而且我们也会发现,全球出家法师的数量越来越少,并且整体的素质也在下降。因此,现在的男居士和女居士是非常重要且非常核心的力量,能够让佛教得以继续弘传。

我们要一边用功修行,一边做好自己现在的这些(世间)工作,同时要懂得做一些经济上的规划,还要照顾身体,而不只是一味地去修行,既不照顾我们的经济状况,也不照顾我们的身体,这是不正确的。我们在这方面不能愚痴也不能迷信,不要以为我们所做的那些功德和福报完全能够护佑我们,不可以这么想。

佛教是关于因和果的教导。世间的结果,一定要懂得在世间的因地上去用功。而修行方面的因和果就是:我们要懂得去持戒、去培养觉性、去修习禅定、去开发智慧。因此,我们无论做什么,因果法则一定是要始终相吻合的。

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角色:有丈夫的角色、妻子的角色、父母的角色、子女的角色,有家庭的角色、社会的角色,还有我们作为佛教徒的角色。我们在每一个角色里,都有不同的责任和义务,因此对于每一类责任和义务,我们都要尽自己的努力去把它做好,同时一定也要有法,来作为支撑和支持。

我们在尽每一个责任和每一个义务的时候,都要全力以赴,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地回看自己内心的烦恼习气。事实上,在我们在尽责任和尽义务的时候,包括作为一个好子女、好父母,或是一个好的佛教徒,当我们尽这些责任和义务时,它跟我们的修行是没有任何冲突的。

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、尽什么责任、履行什么义务,始终都是有身和心存在的;只不过是说,我们每一天都要安排一些时间来做固定形式的修行,那是为了可以保存自己的精力,然后慢慢的去观察自己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时不时会有一些失衡的状况,就是这样不停地去观察。一旦出现了一些不均衡、不平衡的状况,就会发现我们在法方面与世间方面都会不太顺利。

当我们在尽义务和责任的时候,一定要考虑得比较周全,让自己挑不出自己的毛病,别人也无法挑出我们的毛病。(那样)在各个方面,别人也就无法指责我们了。

不要让别人有这样一种感觉:一个修行人就是连自己的责任跟义务都不管了,而只是一味地修行。千万不要让别人产生这种感觉。

隆波在还是居士的时候,除了修行以外,他的工作也非常繁重。隆波那时候的工作极为繁忙,压力非常大,但他还是一边工作、一边修行,并且隆波在仍是居士的时候,就已经比老师现在的水平都要高了。

实际上,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烦恼习气,假如碰到了问题,一定要回看自己内心的烦恼习气。有些事情大家要懂得一起商量、一起协商,如果我们能够回看自己的烦恼习气,那么在解决问题和面对问题的时候,就会更加圆融。

每个人内心的烦恼习气都是极为厚重的。我们要一边工作,一边去看自己的烦恼习气,看看自己所作所为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?事实上,每个人的行为、言语和所作所为的背后,都潜藏着非常多的烦恼习气。

我们要不断地去体会、不断地去观察,(去看)我们的行为、举动、言语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。(这样观察的)时间一久,我们的思维、我们的语言、我们的行为就会开始越来越干净,对于法的(领悟)也会自然地获得提升。

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呢?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不停地断除自己内心的不善,如果我们所想、所说、所做的背后没有了贪瞋痴,那么在做事情的时候,我们就是在播种新的因。那些新的因里面是“无贪”、“无瞋”、“无痴”的,如此一来,我们在法方面的一些良善特质,也将会自然地茁壮成长。

这是一个基础,它会让我们的心越来越干净、越来越清白,直到有一天可以抵达彻底的纯净无染。

我们目前正在修学的教法,是在努力地清除一些外壳或是旁支,为了让大家可以有机会去学习真正的、最核心与最实质的佛法,所以我们所学的内容并不会太多。

真正能让我们用于修行方面的法并不复杂,也没有许多繁文缛节,这样的法如果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弘传下去,将会让(后世的)大众非常受益,同时我们自己也会获益。

随喜每一位的功德!愿你们快乐,愿你们在各个方面得到进步,愿你们在法上面获得进展,请大家继续用功,有一天也将会继续进一步的提高。

好,就是这些,拜拜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