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8月19日A
法谈摘录一
00:56~01:53
世间的智慧和法上的智慧是不同的。
世间的智慧,并不能令我们离苦,只是帮助我们舒服地活着而已。有的人过于聪明,但没有戒,没有法,并不会真正的快乐。
学习法而获得的智慧,会令心变得非常安稳。不停训练下去,生命就会非常圆满,充满快乐。无论贫穷或是富有,都会有快乐。无论生命中发生什么,都依然可以有快乐。
法谈摘录二
06:12~06:48
观察到了吗?我们会有一个感觉——
有一个“我”在里面。
现在的我和小时候的我,是同样的我。我们的脸一直在变化,但我们认为心还是原来的心。今年的心,明年的心,下一世的心,我们认为是同样的一颗心。
认为这颗心是永恒的,这颗心是我
——这正是所有邪见的源头。
法谈摘录三
10:45~11:30
我们进一步修行,就会进一步照见——
心也不是“我”。
为什么?
因为心也是被觉知的对象。
好的心能感觉到吗?坏的心能感觉到吗?快乐的心、痛苦的心,能感觉到吗?
看的心,能知道吗?听的心、闻的心、尝的心、触的心、想的心……这些全都能被我们觉知——心,同样也是被觉知的对象。
最后就会照见——
心不是“我”,心也是被觉知的对象。
真正的“我”并不存在,
“我”仅仅是一种错觉。
一旦照见心不是“我”,
世间所有的一切就再也不是“我”了。
法谈摘录四
18:14~19:34
心,
是觉知者,
没有任何形象。
事实上,
心就是感知本身。
感知到眼根,称之为眼识;
听到声音,属于耳识;
感知到心里所想的内容,属于意识。
真正的心,
无形无相。
心,
仅仅只是一种感知。
就好像苦、乐不是“我”,
它只是一种感觉。
好、坏、贪、嗔、痴,
也不是“我”,也是心里的一种感觉。
真正的心,是一种感知,
不是人,不是我,不是众生,
它是对所缘的感知。
感知眼根的所缘,
称为眼识,或是眼方面的心;
感知“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心”,
分别称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……意识等。
如果我们去观,就会发现:
那个感知——也不是“我”。
法谈摘录五
27:30~28:41
何时照见——心不是“我”,
整个世间就再也不是“我”了。
何时照见——心即是苦,
整个世间就全是苦了。
心就会放下心,
就会抵达涅槃。
通过修行,照见——
身是苦,心是苦,
并非是以负面的角度
去看待世间。
事实上,
身和心本身就是苦,
只是愚痴者看不见而已。
一旦照见,
心就会放下心,
就能接触到最无穷无尽的快乐
——涅槃。
这样的快乐
不是某一个层次的快乐,
或是某种构建出来的快乐。
涅槃——
是“欲望”的止息;
是“想要”的止息;
是“造作”的止息。
欲望的止息,称为“离欲”。
造作的止息,称为“无为”。
这些都是涅槃的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