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说慈爱(完整版)

2022年1月1日

又是新年了,2021年已经不再,时间一去不复返。

隆波看到了僧王的语录,他的教导非常棒,并不像大多数人那样只给予空洞的祝福。他是希望我们大家“彼此慈爱以待,互帮互助,共同幸福地生活。”

他的教导是希望我们去践行,当我们能够践行了,我们自己就会快乐,周围的人也会快乐;无论身处何地,那里都会充满快乐。

慈爱是极为重要的法。佛陀曾开示说:“慈爱乃是世间得以维系的基石。”

“世间”指的就是众生。仅仅因为缺乏慈爱,就会让众生彼此伤害。当慈爱生起时,首位获利者便是我们自己。拥有慈爱的心是柔软的、轻松的、舒服的,属于善心,无论谁靠近我们,他都会获得清凉与宁静。但如果我们的心里充斥着杀伤抢掠,任何人靠近我们都会感到惶恐不安的,丝毫感觉不到快乐。因此,慈爱不仅可以让自身获益,也能让他人及世间的所有众生获益。

现今的时代,我们被教导要去相互竞争,争夺一切所谓的利益,可是我们忘了最重要的利益,正是我们心灵的利益。世间的利益只是暂时的,比如,竞争获得百亿资产,试问吃得完吗?吃不完的,大家的饭量不相上下,那些争夺而来的东西是无法全部消费掉的。

然而业是存在的。首先,自己的内心会焦躁不安,随后这种焦躁不安也传染给身边人。如果一个人位高权重,但却毫无慈爱,那会让许多人因此也失去快乐。

2022年1月1日

如果我们想要快乐,就要大量地培养慈爱。培养慈爱并不只是坐着默念“慈爱、慈爱……”,而是要努力训练自己去设身处地地看待其他人、对待其他众生,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地看待一切。

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是不太有慈爱的,他们最多只是贪爱。可是如果站在别人和众生的角度去看他们,他为何这么想?为何这么做?为何这么说?我们将会看到其想法、语言和行为的深层原因,从而理解他。一旦理解了,我们就不会因而生起生气与瞋怒。

比如,某人的母亲病逝,其父亲并不年迈,当父亲再找老伴时,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就会觉得那是不好、不对的,可试着换位思考,他也许非常孤独与寂寞,只是换一下看待问题的视角,我们的心就会改变了。

隆波在居士时期瞋心也很重,属于瞋心型的人。那时的顶头上司是非常啰唆的局长,工作做了一遍又一遍,做了停、停了做,全盘否决以后又再重做。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,工作却不见起色。起初也很生他的气,因为他让自己浪费了那么多时间,也带给每位下属极大的困扰。打字员一遍遍地敲字,甚至累得晕过去,有时候连回家都找不着方向。

但是当自己换个角度去看他何以至此?他为什么生性胆小?慢慢观察就了解,那是源于他的心结——他出生在世界大战期间,国家不太平,炮火连天、匪徒出没,没有任何安宁可言,他一直是在胆战心惊之中成长起来的。一旦明白了个中缘由,明白了他何以至此——为什么这么想、这么说——懂得了来龙去脉,隆波对他就由生气变成了悲悯,能够理解他并感同身受说,哦,真难啊!他的生活真不容易,于是悲悯他和同情他。不需要假装慈悲,慈悲自动自发就生起了。

2022年1月1日

但是如果修习慈心,不停地念诵“metta gunam aharam metta”或“Buddha mettam cittam mama”,心也会获得快乐与宁静,快乐与宁静的心会变得柔软,同样也能生起慈爱。然而若想让慈爱稳固,我们需要了解前因后果,具有同理心。有了同理心才不会以自我为中心,那时方能真正拥有慈爱。

比如,我们透过念诵而生慈爱,是因为心有禅定而得的慈爱,禅定一旦退失,瞋心又会卷土重来,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又或是我们开公司,有些员工给我们的感觉很糟,为什么会这样?在惩戒之前,先看看他为何如此,这不只是给员工机会,也是给自己机会。我们权力在握,赶他走之前先思考他何以至此?一旦理解了,慈爱就会生起,而不会被瞋心左右去做决定。

隆波很久以前读过某位泰王的故事,涉及到坏人之类的,记不太清楚了。总之就是,当他考虑作出处罚时,他不会在当事人刚犯错,而自己还在气头上的时候就做裁决,他会等到不再生气了,没有被瞋心所控制,再去审判。这样会非常公正,因为没有参杂着瞋怒,看待别人与别的众生时,心是公正的,不夹杂个人情绪,也不掺杂着瞋恨。

当我们逐步地训练自己,心就会越来越清凉和快乐。比如隆波在出家之前,前往高僧大德的寺庙道场参访。隆波所顶礼、敬重的每一位高僧大德都非常美、非常庄严,不是说他们的长相很美,而是他们的心很美。靠近他们就会感到清凉、快乐。他们的寺庙里也有素质差的出家人,但他们一声不吭,可能是在等待合适的处理时机吧。

隆波那时遇到的都是优秀的僧人,后来自己出家碰到不好的僧人时,起初是无法接受的,感觉太差了,还来出家干嘛?出家只是为了追逐利益、权力和地位……跟居士有何区别?觉得他们并不像自己见过的高僧大德那样。但随着隆波不停去审视和观察他们何以至此?是什么导致他们这样?才发现他们并不是因为看到佛教的价值而出家的,而是出于其它需求;况且他们没有机会听法,没有机会遇到优秀的高僧大德,于是他们的心才会追寻无意义的事物;发现以后觉得他们也很可怜,可怜多过于可气。

2022年1月1日

每年来隆波寺庙出家的人大概有30多位,其中有些是出家了还俗、还俗了又出家,真正常驻者就那么十几位。还有另一部分是轮换交流性质的。对于常驻的僧人,隆波会慢慢地教导,但也有实在无法教育的,因为他的心不接受,那只能请他另行高就了。

如果跟随隆波学习以后没有进步,就会让他离开,并不是讨厌他,而是继续下去也无益,或者弊大于利,还不如请他离开,这样余下的人可以慢慢……类似熬汤提炼出精华。然后,出家师开始庄严起来,变成非常美的法师,至于新出家者,看起来并不端庄,根本看不下去——事实上,只是穿着袈裟的居士而已;看起来既不美、也不漂亮,因此要逐步去教育他们。

也有人真的不堪受教。问说隆波慈悲吗?对每个人都有慈悲,可是有些人能教,有些人教不了。别说是微不足道的隆波了,隆波属于末班生之流,甚至连佛陀也有他无法教导之人。

佛陀曾以驯马来比喻。他教导驯马师时说道:有些马匹的性格好、听话易教,就要给予匹配的食物,带它锻炼和训练。有些马匹桀骜不驯,便要通过各种方式折磨它、调服它。还有些马匹属于根本无法受训的类型。佛陀问:如果遇到无法被训练的马,应该怎么办?驯马师回答说,他会杀掉它。佛陀说,他也是这样做的。谁比较好,便温和以待,不用激烈的方式;对于顽劣类型的,则用激进的方式去教导。至于无法受教者,就杀掉。

此处“杀掉”,意思是指不再教化。如果我们的心冥顽不灵,高僧大德连教都不会教。因此大家要有自知之明,看看自己是否属于要被“杀掉”的马。如果仍然还会被高僧大德所批评与棒喝,说明还属于堪以受训的马匹。

2022年1月1日

并不是心怀慈悲就要待所有人一模一样。大家不要误解了慈悲,以为应该对好人和坏人、有涵养者和粗俗者都是一样的;并非如此。即便心对每个人是同等的慈悲,但在具体互动时仍要因人而异,但目的均是为了让对方获得最大利益。比如,公司员工很多,我们待每个人都很慈悲,知道每个人都有苦,谁的能力强又品行好,我们就培养他、给他成长机会。至于品行略差且有缺点与不足者,我们应该管教他们,而后给予他们改过自新与工作的机会。但是倘若怎样都无法培养,那只好请他离开了。请他离开就相当于“杀掉”了他。若问是凶残地杀掉吗?并不是。我们已经先行予以慈悲了,最后则来到中舍的状态。

世间的每个众生各有不同的性格特质,有的太过粗劣,就要另行对待。因此,高僧大德在指导时,他们是教什么?据隆波观察,高僧大德对素质较差的出家人也是慈悲以待和严厉训斥的,只不过不让居士们看到。至于其他人实在不堪受教,高僧大德便会请他另去别处。

同样的道理,慈悲但不愚昧。慈悲必须了解来龙去脉,明白因与果,明白他为什么是这样?是否还有调整的空间?可以再给他机会吗?这才是慈悲。如果自认慈悲,然后身边是一堆土匪恶棍,那就是对自己不慈悲了。因为对根性顽劣之人施以慈爱,并不会让他们好转。

我们要训练换位思考,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一切。当我们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他,就会理解他。理解之后应该怎么对待呢?当觉性与智慧生起时,我们自然知道应该怎么做。

2022年1月1日

慈悲是非常重要的。当今世界充满了焦虑、燥动。这种焦躁从网络一直延伸到村庄、家庭;所有的地方都充满燥热。如果我们学过国家历史、世界史,就知道世间从未曾安宁过,一直充满着各种冲突和伤害。古时候起兵攻击、厮杀,后来发展为控制与剥削他人,更进一步发展到殖民统治,表面让当地人统治,实则统治之上还有统治,就变成了殖民地。接下来又出现意识形态的问题,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形态才行,以此为由来控制他国。

人类在历史上一直尔虞我诈,从未出现过生活在一起却不尔虞我诈的情况,因为众生的天性就是如此。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,就不会再愤愤不平了。但同时,我们也要懂得自保。只要我们对此还不理解,就会心生瞋恚。

对待国内的政局也是一样的。隆波出生的时候,政权更迭了20年;当政权更迭到40年时,隆波开始上大学。现在已经近90年了,再几个月就满90年了。若问国家有问题吗?有。人与人之间没有慈悲以待,为了争权夺利而尔虞我诈。其中心灵品质不够的人,自己会焦躁不安,即便有权有势也仍然焦躁不安。我们想让全社会或全世界都变得清凉,那是办不到的。

首先我们让自己的家庭先清凉起来吧。在家庭生活中,彼此有慈悲相待吗?父母对子女慈悲吗?儿女对父母兄弟姐妹慈悲吗?慢慢去观察,从小处着手去调整。如果家里清凉了,即使外面燥热,我们还是有避风港湾。当我们在工作环境受了苦或受了委屈,回到家很清凉,有人鼓励和理解,生活就还可以维持下去。如果回到家也是燥热的,跟外面没有差别,那可真就无处可逃了。

因此,最应着手之处是自己家里。大家一起生活,应该慈悲相待、彼此理解。如果能彼此理解,很容易拥有慈悲。如果不能理解,就很难感受到慈悲。故作出来的慈悲是会很快崩溃与爆雷的。

大部分女性在结婚时都知书达理,时间一长就牢骚满腹了,那么我们就来观察自己的心:心想唠叨、想发牢骚了,要及时意识到心里没有慈悲了,生起了瞋恨。大家一定要读懂自己的心。说话之前,心里有慈悲还是瞋怒?在家时要如此训练,比如养猫,猫把花瓶打碎了,我们破口大骂,但是猫又听不懂,那种骂骂咧咧肯定属于瞋心,骂了也没有任何好处。或是去打猫,猫会知道怎么回事吗?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不明白你为何打它,所以这类方式并不可取,必须寻找其它方法。

先让自家变清凉吧。但是此前首要的是自己的心必须清凉。因此,首先改变自己的心。事实上,如果我们的心是善的,它会自然清凉。

2022年1月1日

隆波读过一位高僧大德的传记。那时隆波还在求法,他虽然在世,可是已经在玻璃房间了,所以隆波没有去拜访。隆波必须选择那些还能教法的高僧大德。那时隆布考长老还活着,他是极具慈悲的高僧,可谓“慈悲的天花板”,无人能与他相提并论。

隆波读他的传记,以前他瞋心很重,暴躁易怒,曾是商队押镖首领,从泰国东北部赶牛群往中部售卖,俗称“牛仔”。他的内心非常强大,否则控制不住商队会遭抢劫的。能带领商队穿过大片原始森林,那可不一般。某日,他的亲戚告诉他,说他老婆红杏出墙了。因为他带商队到中部一来一回要几个月。长老家境好,有许多财产,听说老婆有外遇,他并没有一怒之下去杀人,而是悄悄观察是否属实,不提前让老婆知道自己回来了。等看到她确实出轨了,才拔刀准备破门而入砍死她们。正要下手时,往昔累积的波罗密让他瞬间恢复理智,本来瞋心强到要杀人了,心却突然反转说:杀了老婆,孩子会痛苦,自己会坐牢,杀了第三者也无法扭转事实,只会让自己造下恶业。于是他放下刀直接去出家了。他的个性勇猛坚强,立即决意出家。

长老拥有波罗密,正起瞋心要杀人了,结果稍一转念,从理解、悲悯的角度去看,于是放下屠刀出家修行去了。当长老大彻大悟后,他从瞋心重的人变成悲心强的人,完全两极反转。长老的慈悲是自然流露的,没有故作慈悲。因此说,法真的可以改变人心。

2022年1月1日

法可以改变人心,所以我们要努力训练,直到粗糙、僵硬的心真的生起慈悲。

第一个获得快乐与清凉的是自己,接下来是周围人。对外面的社会来说,我们没有增加坏人、没有给社会添麻烦;另一个就是没有让自己成为麻烦的制造者。我们是改变不了外在社会环境的,但我们可以不给社会增加问题。

慢慢地训练自己,让自己的心清凉快乐:布持、持戒、修行,每一天持之以恒地用功,福报功德会滋养我们的心,心会开始快乐。一旦心有快乐,快乐会外溢变成对他人与其他众生的慈悲。

心不快乐是无法真正有慈悲的,最多只能伪装。但如果有福报,行善、布施、持戒、修行,一旦心满意足,就会感到清凉与快乐,不从负面角度去看别人,而从慈悲的角度看待别人。因此,我们每一天都要努力训练自己。

布施并不是只能通过花钱。比如看到他人的行李很重,看到老人过马路有困难,因为车多,怜悯他而出手帮忙,这些都是布施。

彼此不慈悲,每个人都会焦虑。看起来是不慈悲,其实是因为每个人都很焦虑,急着去工作、办事,去这去那,去医院要急匆匆凌晨4点预约。老人过不了马路,而我们耳聪目明、身强力壮,牵着老人过马路就已经是布施了。这样做了,心感到满足、快乐,一旦快乐了,瞋恨是进不来的。我们会以正面、慈悲的角度看待一切。

2022年1月1日

有人买了平板电脑来供养,隆波用它看过一些视频。有些视频看了会生烦恼,久久才能遇到看过之后心满意足的视频。比如,我们看到骂警察的视频特别多,有一天看到有人拍的视频:喔唷,这位警察真好,扶老人过马路,帮人提行李。自己并没有亲眼看见,只是看了视频,心也顺带着很愉快,善行扩散了出去。

如果散播不好的东西,是造恶业。比如分享让人读了会生烦恼的内容,肯定是造恶。倘若发布的是提升心灵的内容,那样很好,没有关系。

因此我们要训练让心慈悲。起初可以念诵,最“小儿科”的是念诵慈悲。心一有禅定,就会宁静、不散乱,会有短暂的慈悲。再次散乱后,瞋心又重新生起。想要有真正的慈悲,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他,慈悲才会增长,但这是对特定对象的慈悲。当我们理解了某人,就会对某人生起慈心。对于还不理解的人,我们就没有慈心。但如果心有福报,每天布施、持戒、修行,心清凉、快乐,根本不用担心慈悲,它会自然生起,而且是对一切众生都慈悲,不只是对我们喜欢的或理解的人具有慈悲,而是即便那些我们不理解的人,我们也仍然怀有慈悲。至于有了慈悲之后,要不要跟他来往,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。

问说心有慈悲吗?慈悲的,对一切都同等慈悲。像佛陀曾说过,他对罗睺罗慈悲……罗睺罗是悉达多太子(成佛前)的儿子。佛陀说,他对罗睺罗与对提婆达多的慈悲是同等的。这样的慈悲是因为佛陀的福德、善心已然圆满,慈爱自动自发地生起。但我们无法像佛陀那样,所以要布施、持戒、修行,每一天都用功。一旦心清凉、快乐了,就不想对谁生气,看到别人非常难,满是慈悲;看到别人快乐,依然慈悲。

像隆波看到有人长相好,家境好,先生好,孩子也好,全都非常好,年轻漂亮,还喜欢做功德,喜欢修行,看起来一切完美。隆波看到之后依然慈悲,接下来你也会老、病、死,与所爱分离,而你还不明白这点,依然沉醉于福报。看到不好的人慈悲,看到好的人也慈悲。

我们要努力培福,让其在自心频繁生起。一旦心有福报,是善的,慈悲将会自行生起,根本不用刻意营造。比如念诵Metta gunam arahan metta,就是人为的营造。若能入定了,就会有慈悲,出定以后则会火爆脾气。又或是如果我们理解对方,明白对方为什么会这样,就会对能理解的人予以慈悲。但对于不理解的人,我们还是无法保有慈悲。然而当我们的心有福报,对一切全都慈悲时,看到狗会对狗慈悲,看到猫会对猫慈悲,问说慈悲了就要把狗都带到家里养吗?不会那么做的,因为明白因与果。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去帮忙,而不是承担起全世界的狗(的命运),那是不可能的。理智和智慧才是我们真正的主心骨!今天就讲到这里吧。

2022年1月1日

讲这些内容比较清凉,感觉到了吗?刚好与现在寺庙凉飕飕的天气相呼应。隆波听说大家新年会许愿做这个、不做那个。明年比今年更严格,如果十年后“愈演愈烈”,那就变成极端苦行了。因此,许愿时好好斟酌,不是一味加码到自己受不了,那就太过啦。

比如,出家人发愿今年持守一项头陀行,第二年持守两项,第十三年持守十三项,整天根本没有修行,只是坐在那儿数头陀行了。所以,树立目标要适度。我们的烦恼在哪里,目标就树在那里。比如喜欢沾花惹草,就树立目标:从现在起对自己老婆忠诚,不沾花惹草,而不是要树立一大堆的目标——比如今年日中一食,明年两日一餐……太夸张了,要适度,保持因与果相匹配。

许愿是为了熏陶、磨练自己,我们要知道现在哪个烦恼最强,就把目标放在那里,而不是漫无目的。否则,整天就只顾着盘算树了哪些目标,生怕犯错,苦闷不已……那是行不通的。

因此,谁的目标树错了的,要重新树立,还来得及,今天是新年第一天。别愚昧!别给自己条条框框多到心乱如麻,不行的,心不轻松。今天就讲到这里吧。

十一

2022年1月1日

1号:我曾粘着于紧盯眉心的位置,固定形式是觉知呼吸,知道心的迷失,但还不知道能否分离蕴、开发智慧。日常生活有时观身,有时观心的烦恼,但心没有临时的家,常常迷失,有时沉迷于世间。请隆波慈悲为我的心找一个适合的临时的家。

隆波:去呼吸、念佛,你的心喜欢想很多。呼吸后,心是什么样的,就知道它是那样的,别打压它。你还在打压,感觉到了吗?身体这样地动,能感觉到吗?看到了吗?正在动的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,试着动一动,感觉到吗?这个是被觉知的对象。如果有被觉知的对象,就必然有知者,因为能知与所知是如影随形的。如果你能看到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,说明心是知者。如果看到苦乐是被觉知的对象,说明心是知者。如果看到贪瞋痴是被觉知的对象,心就是知者,它会自动自发地生起。但如果觉知身体后,没有这样的感觉,那就心向上移,要看到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。

上移……并不是把心提上来,意思是……很难描述,人类语言很难表达。有人在观身时,心浸泡进了身体里,这样是没有知者的,无法分离出知者。但看到身是一部分,知者的心是另一部分,这样就能分离知者。

试着笑一笑,嗯,现在就是知者,在你意识到身体笑的一瞬间,笑的身体是被觉知的对象,感觉到了吗?你的脸是被觉知的对象,知者就生起了。现在心是知者,但刚才不是。刚才是指你做禅修报告之前,那时只是紧盯而已。

从现在开始,身动,要去觉知;感觉、念头生起,要觉知,看到那些都是被觉知的对象。

十二

2022年1月1日

2号:还有漏洞——仍然在某方面沉迷于世间,导致散乱。看到心有苦,即便啥事没有也会自己苦,固定形式从打坐变成了每天经行两小时,修行的领悟没有什么深度,只是看到一会儿走神,一会儿紧盯。经行时可以看到心跑来跑去。请隆波慈悲开示。

隆波:继续用功。你所做的已经让心有了进步,开始有力量了。有了越来越自然的禅定,蕴也分离了,因此你修对了,要持之以恒地去继续用功。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进步的。

每一天都要用功。隆波蒲尊者曾经分享说:有位出家师父决定每天经行,有一天生病了,无法经行,他就躺着翻身体,左翻翻右转转,不停去觉知,直到身体动不了了,没有力气翻身,就动手,依然保持觉知。他修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。

因此要持之以恒地用功,不是今天用功,明天休息。如果持之以恒地用功,心就会有力量。能感觉到吗?心越来越有力量了,就是那样,不错,继续用功。

3号:我很容易烦躁,连开车都常常生起瞋心。每天早上醒后都训练禅定三十到六十分钟,后半年心很散乱,无法确定单一的临时的家,既有念佛、观呼吸,还有腹部起伏,觉得自己没修对,请求隆波慈悲指导跟自己相应的修行。

隆波:去观身,但不是观腹部起伏,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观身:头发、体毛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、肌肉、肌腱、骨头……比如审视头发有这样的形状、颜色、气味,是不美、不漂亮的,不恒久的。对于这些,我们什么也命令不了。发型很好,命令不准长长,做不到;头发乌黑,命令不可变白,也命令不了。慢慢教导它,不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审视身体,就会比现在更好,明白吗?

但是心不能像现在这样,现在的心太呆滞了。平常自然地觉知,不要让心那么僵硬,否则就属于邪定。要以平常自然的心逐步去审视,不用急,不是从头到脚五分钟就完事,那太仓促了。慢慢地一部分一部分地体会,体会头发也许花上一星期,逐步去一次一部分地审视,看到它们是不美、不漂亮的,是不净之物、无常之物,是“非我”的,仅仅只是物质元素。一次一部分去审视头发的颜色、气味,不美、不漂亮,是一根一根的,中间是空心的,发根还有皮脂腺,令人生厌,如此审视,两三天不洗头洗澡就像狗毛一样臭了。

循序渐进去教,心一开始宁静,就要进一步审视头发并不恒常,开始短短的,后面就长长了,我们去剪短它,很快又长长,无法保持原状。又或者有的头发突然变白,我们控制不了,命令头发别白,它也会白,有时会脱发,正在梳头,好端端地就掉了。噢,不是“我”,不是“我的”。慢慢去体会、审视,心会进一步提升。有瞋心,没关系,如此审视,嗔怒不久就会自行停摆。

十三

2022年1月1日

4号:每天的固定形式是念经、经行,曾看到过念头闪闪烁烁,但不知道想的什么。快乐不时浮现,但很快就一起灭去。有时坐得很舒服,感到浅浅的禅定,心突然冒出一句:外在的大自然跟我们是一体的。觉知宽广无限,请求隆波开示。

隆波:感觉宽广无限,随它去,无需关注。要多关注自己的身、自己的心,不停地去观。或者去觉知自己的身、自己的心。有时快乐涌现,为什么?因为那一刻禅定生起了,心在不经意下有了禅定,快乐就会散发出来。有时心会开发智慧:看到在胸口处的生生灭灭,那很好!只是要小心:少操心别人该如何,那是他的事。你的主要任务是返观自己。如果你的心总担心别人、围着别人转,那是浪费时间。

5号:从2018年开始,隆波就让我观迷失,于是一直以此为临时的家,而固定形式用观呼吸。请求隆波慈悲指点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和增加?

隆波:你的训练不错。但要小心:别让心粘着于一动不动。当下一刻心还在粘着于一动不动,能感觉到吗?这一点必须纠正,因为你刻意修行,就粘着于一动不动了,无法真的开发智慧,只有如如不动。你会看到别的部分都在生灭,但心静止不动,不生灭,一直保持那样。

别让心卡在一动不动的状态。阿姜曼尊者教导说:别让心粘着于一动不动。一定要让心能够变化,别呵护它。看得出来吗?你把心拉进来了一点,正因为你拉它进来,心才一动不动。别拉它进来,松开、放开,最简单的松开就是忘了修行。

一旦没想到修行,就不会刻意紧盯,刚刚合适。你现在是故意让心模模糊糊,不行。很快痴就会掺杂进来,比你去紧盯更糟。不用故意去做,不用故意去做。

5号仍然在粘着于好,别呵护心让它一动不动,也别刻意让心迷迷糊糊,因为不想让心一动不动,就故意让它迷迷糊糊,那是不对的,而且比之前错得更严重。

试着动动手,把手举起来动一动,感觉得到吗?心又开始进去一动不动了,你看隆波的表情,这样是不对的。别去打压心、改造心,放开让它变化、自由工作。嗯,现在慢慢好些了。能感觉到吗?愉悦起来了。

心有正定,心就会觉知、觉醒、喜悦,那才是知者之心——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就会变成“佛陀”。不是让心一动不动。觉知,但是心不觉醒不喜悦,那样不好。要纠正这一点,慢慢调整。紧盯是源于刻意修行,你想修行、想好,于是就进去紧盯了。

十四

2022年1月1日

6号:觉得自己禅定不够……(隆波:对。)努力打坐、不停地念佛陀,导致粘着于紧盯,情绪低落,甚至对有恩的人也是心浮气躁。即使有觉性看到瞋心,看到苦以及想要灭掉内心苦,但力量不足以开发智慧。现在重新调整了,念经后会忆念、感恩曾对自己有恩德的人,快乐会生起,感觉禅定也好些,能越来越以三宝而非其他作为皈依。请隆波开示自己是否在正确的道上,不想再出生了。

隆波:不想出生就必然出生,只有不再想要,才不再出生。你的心喜欢想,那就思维他人对自己的恩德,例如父母的恩德,这属于天随念;父母是我们的梵天,我们的天使。可以忆念他们的恩德,扩大范围就忆念佛法僧的功德。

思维分析佛陀的功德:纯净、智慧、悲悯……思维、分析到它深入内心,禅定于是生起,心就可以宁静,忆念法的功德、圣僧的功德。比如目犍连、舍利弗、大迦叶尊者,优婆离、阿那律、阿难尊者的功德,忆念他们的功德,心就有快乐。忆念父母恩,即天神的功德,属于天随念;如果忆念之后心有快乐,会获得禅定。一旦有了禅定,就不会心浮气躁;如果心不浮躁,就观自己的身、自己的心,看到实相。

心清凉、快乐之后去观身就像某个众生,属于物质现象,只能短暂维持,不久就分崩离析,如此思维就可以冲出一条路。

透过随念来修习奢摩他,忆念到各种有恩之士的功德,从佛陀直到自己的父母;或从父母扩展至佛陀,这是奢摩他。

一旦心有了力量后,就审视身体:这仅仅是一堆物质,并不是多殊胜的宝贝,某天必然土崩瓦解,就像对我们有恩之人的身体,最后尘归尘土归土。比如佛陀,佛陀的蕴界已经完全消散,所有圣者们的蕴界也全部离散了,父母还健在,但不久他们也不在了,我们自己呢,现在还活着,但不久也不在了,这样教导心就可以进步。

7号:透过看Youtube视频学习隆波的法,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起色,修行一直反反复复,放弃又重新开始,如此数年了。请隆波开示如何开发觉性,以便此生可以一直在世间和法上都有进步。

隆波:你的心特别喜欢想,不停去读自己的感觉,感觉一整天在变化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接触了所缘,感觉会变,尽可能常常及时知道变化的感觉,就可以进步了。

8号:觉得紧盯减轻了,特别散乱,有瞋心和我慢,欲望特别强,有时会看到瞋心生起,根尘接触会有自我感,看到欲望、挣扎着逃离瞋心与不满,如此循环。请问有何不足以及接下来如何修行?

隆波:你说的都是对的,说明你还是不错的。了解自己,你的评估是对的。能感觉到吗?现在你的心跑开了,跑去想,跑去看,跑去听;有时你观呼吸,又跑到呼吸上。在心跑动时,要不停地及时知道心的跑动。有一天你会看到心是无法掌控的,没有任何实质意义,生起一瞬间就灭去了,心是乐是苦是好是坏都临时生起而灭去,随着反复不断照见,接下来“自我”会减轻。

自己的心尚且无法变得优秀,指挥不了,别人的心又怎可能受控呢?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别人相信我们?我们的心尚且不相信我们呢!

比如,我们让烦恼别生起,它依然生起;让它别苦,它依然会苦;不停地体会自己的心始终充满“无我”,命令不了,无法掌控,无法阻止。这么不停地去观、去读生起的每种感觉,看到每种感觉全是无我的,它要生起,我们并没有邀请,它是自行生起的,临时存在而后灭去,命令它一直存在也做不到,快点灭去也做不到。

不停地观自己心里生起的感觉,从无我的角度不停去观,无法阻止、无法控制、无法命令。大概明白吗?

明白了,就可以结束啦。

全部完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