训练减少自己的自私(完整版)

2021年1月24日

修学佛法就要勤于自助,对于经典和理论方面也应该有所涉猎。隆波除了实修以外,还会阅读佛教经典。不是去佛学院之类的地方,而是以阅读三藏的方式来学习,包括看《佛教导读手册》。那是巴悠尊者编写的一本佛学辞典,他现在已经是副僧王了。

闲暇无事时,隆波会坐下来阅读不同版块的法,读完就明白了,每个版块的“法”都跟修行密不可分。

修行分为两方面:(1)快乐地活在世间,同时提升心灵水平;(2)为了出离世间。

佛法综合了上述两方面,三藏经典也是一样。去阅读经藏就会发现,有些部分教导我们如何快乐地活在世间,越来越干净,而非一味地追逐快乐。佛教徒若只是快乐地活在世间,那可不够,同时还必须干净,逐步训练自己减少烦恼杂染。

身为居士,大家应该勤于布施、持戒、修行;至于欲出离世间的僧人,则需要训练戒、定、慧。

居士是从布施着手的。为什么强调让居士来布施呢?僧人不能布施吗?当然可以,量力而为即可。布施不是只有用钱才能做到。佛陀教导布施旨在训练我们减少自私自利;教导持戒旨在让我们别去随顺烦恼杂染;教导修行(礼佛、念经等)是为了经由练习来筑基,以便接下来契入奢摩他和毗钵舍那。因此,布施是在教导我们不要自私,以慈悲心看待他人和动物。心若柔软,修行过程便会容易。

隆波每次咳嗽都会吓到在家的医生。有些医生甚至坐着计数“隆波清了几次嗓子、咳了几次……”说明他坐着没有在听法,而是在挑毛病、在牵挂和担忧隆波的身体。

2021年1月24日

世间人活着就是明争暗斗,一心只想有利可图。佛陀则教导我们要懂得布施,布施是为了减少自私,训练去抗争烦恼杂染,而不是贪得无厌、不知餍足。特别饥饿的人会特别痛苦,极度饥渴的人也是特别痛苦的。但懂得了知足,就懂得给予。一旦知足,就有多余的部分能够慷慨帮助他人和动物,这并不是小事,而是在训练自己。

大家开始学法以后,有时觉得布施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。既然修行了,不布施也可以,这说明我们没明白布施的目的何在。布施是善举,而非不善举。比如,帮助隆波弘法的各方面工作团队有上百人,现场直播组差不多10个人,厨房组也近10人,还有法宝制作组、建筑组以及护持寺院组等多个小组。跟隆波一起工作的大多都是义工,没有人给酬劳,捞不到任何好处,那为什么还要来?因为不自私,所以共同来为佛教和寺院出力,为减轻自私而行动。

自私的人是做不了这份工作的,很快就会起冲突,再说也没有什么利益值得争抢,但是他们是怀着分享的精神而来的 。比如,没有人给厨房组支付月薪来干活,而且活儿很重。虽然个子小小,但每个人都在背大锅、扛大缸,这就是他们的布施,他们在训练自己不自私自利。

世间很难找到快乐与宁静,因为自私自利者太多。如果一直盯着好处不放,要求国家和政府给予五花八门的各种救济,索求无度,接下来的国民素质就堪忧了。隆波见过,有些国家的国民根本不工作。因为只要失业,政府就会救济,于是整天游手好闲的不工作。

不创造效益的生命就是没有价值的生命。如果我们随时准备伸手乞讨,处处求人怜悯,那就麻烦了!因为这是在学不好的事。

以往,我们训练自己最大程度地进行自助,实在无法自助,社会再来救助。有时候救助是必需的头等大事,政府会来帮忙的。可是,现如今遇到一点小事,就要政府救济。借口说自己缴税了,交了多少呢?毫无上限地伸手,有些国家就因为这样而破产。民粹主义并非什么好事,政治家争得了脸面,受损的却是国家,国民也被养成伸手要、不自助的习惯。

佛教徒不是这样的,佛教徒会竭尽全力自助,有余力还会帮助他人和动物。如果我们的所需很少,只是基本需求,那么生活就不会太浪费;但如果迎合了烦恼,多少钱都不够用。

令人忧心的是那些从小被宠坏了的年轻人。他们虽然学习西方的高消费模式,但是生活和工作却不是以前的西方模式。以前的西方人18岁就独立了,能够赚钱养活自己,这是长大成人的标志。而我们呢?大学毕业还跟父母伸手要钱,根本长不大。

2021年1月24日

佛教徒要自强自立,迫不得已再向人求助。日本人的训练就很好,自立能力非常强,实在无法自助时,再寻求帮助,这种性格适合成为斗士。佛教徒如果真想离苦,必须成为斗士,而不是万事皆求人。求人不得就求树,向不同的树求彩票号;或有畸形动物(比如双头牛犊)出生,人们也去顶礼膜拜来寻找靠山;有时礼拜山、蚁巢、树木、石头等,求这求那的,不是佛教徒。

除了三宝,佛教徒不信奉其他的对象,只会竭尽所能自助,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已经转变。比如,政府出于刺激经济的需要,出台经济政策是好事。可是有些人本身没有必要,因为条件很好的,却还去登记接受救济,收到救济金后,还要冷嘲热讽一番。以前有过得到政府救助后还嘲讽的案例,(拿着救济)很快就去注射肉毒素了,内心根本没有好的素质与涵养。国民若是这种素质,国家就很难发展。

在世间方面,佛陀教导布施,对吗?佛陀没有教导要去乞讨。佛陀教导分享、布施。懂得布施的人心智比较成熟,而只想得到别人的物品、获得别人悉心照料的人,都是长不大的孩子。

佛法首先可以在世间使用,适用于普通人。比如:最近天气冷,看看自家哪些衣服几年都没穿了,用不上了,拿些送给他人。还是有生活困难的人存在的,不是没有。不必拍照在脸书上广而告之:今天我在这里做了功德,那里给了赞助,这里是政府疏于照顾的地方,我必须照顾……这就不对了,那已经不是在做功德,已经不是善举了。

我们以利他的心去做,训练自己不自私,这样禅修时就不难进步。因为禅修就是探究身心的实相,以便放下自我。如果一开始我们就自私自利,怎么可能放下自我呢?只会更难。即便不自私了,我们还要进一步来禅修,看到名色(身心)的实相,才可以放下自我。

佛陀教导的法是有次第阶段的,对于根器极钝的人,比如大部分的居士,佛陀教导他们布施。当然僧人也要布施,这不是只针对居士而言的。僧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来布施。比如,僧人虽然没有钱,但可以做法布施。即便不具禅定,不会指导他人,一无所长,也还可以好好持戒,认真遵守律法,在托钵时保持觉性,那样居士就能看到庄严的僧人形象,心生敬仰。这本身已经在身体力行地给世间人行布施了——平静和祥和的生活是怎样的?优雅和庄严是怎样的?

僧人托钵时的井然有序,那份庄严与美感是引人瞩目的。如果一群人走路嘻嘻哈哈、打打闹闹,看上去和一群狗没什么区别,时而撕咬,时而嬉闹,时而跑跳,一点都不漂亮。因此,井然有序地托钵,也能为佛教添砖加瓦。让旁人看到后如沐春风,感觉佛教给人以清凉,这就是布施。这种布施是僧人可以做到的。如果有多余的僧衣就结缘出去,比如我们寺庙,以前对外开放,收到很多供僧物品,隆波并没有让僧人过多使用,而是大部分都结缘到别处。如今寺庙不对外开放,没什么供僧物品,但我们仍然过得去,不艰难。因为那些只是基本需求品,过得去就行了。

2021年1月24日

居士们一定要懂得布施,那是为了减轻自私。懂得分享施予,而非一直索取。戒,是为了训练心不追随烦恼,已经有老婆了,还去看美女,想再要一个,这时就要以戒来喊停,否则便是随顺烦恼、欲贪和淫欲心。

人类的心灵水平很高,如果我们一直随顺烦恼杂染,跟动物有何区别?就连某些动物也不会过度纵欲。比如,我们寺庙有一种犀鸟,人称冠斑犀,是小品种的犀鸟,这种鸟是一夫一妻制,如果其中一只死了,另一只也不愿苟活;而另一些动物(比如狗)则是乱来。既然我们是人,就尽量别去随顺烦恼,而应该持戒。

破戒的早期可能会带给我们快乐,但最后必定带来痛苦。等你们年纪大了去观察就会发现有戒者和无戒者的生命差异。刚开始,有戒者被冷嘲热讽,因为当今社会充斥着无戒之人,但随着时间推移,有戒者清凉喜悦,而无戒者呢?生命毫无价值可言。回首一生也找不到让自己略感欣慰的美德。

因此,别去随顺烦恼杂染。如果烦恼来了,斗不过它,就先用心持戒,无论怎样都不破戒。纵使对人生气,也不动手打他、揍他、骂他、不栽赃陷害……现今时代,我们不知不觉就会被诱导着破戒。

不久前,有位居士供养了隆波一部平板电脑,隆波才看到如今破戒的情况非常多。所谓“破戒情况非常多”,是指一旦有人在网上发表观点,就有人提出不同意见,相互辱骂。一方骂,另一方回击,骂来骂去都没意识到是在训练自己破戒——妄语戒。有人反驳说,陈述事实怎么就成妄语了?是,你讲的是事实,但你是带着慈悲心在讲吗?还是心怀嗔意?以嗔心陈述事实,同样属于妄语。妄不妄语并不限于说没说谎。还有人连吃饭也要发朋友圈,这属于散乱地炫耀,在无意识地自我吹嘘,显摆自己去吃了名菜、贵菜。

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不断地破戒、破法。嘴上说想当好人,看自己是君子,看别人都是坏蛋,唯独我们好。事实上,半斤八两,都不怎么样。如果骂来骂去,就同样都不好。

当然,据理力争是必要的。佛陀并没有说:无论谁在说谎,宣讲了不善、曲迂之事,大家也要听之任之。并非如此!

佛陀教导我们用事实战胜谎言。比如,无论这届政府做什么都有人指责。不过政府很聪明,以事实来迎战。面对疫苗的指控,政府据理力争,道明前因后果,以事实战胜谎言,而且也真的战胜了。那些说谎者则不断找事情去继续造谣,但时间一久,清者自清,浊者自浊。

因此,世间也并不是通过烦恼杂染而取胜的。对方说得不合心意,我们就骂骂咧咧,那样我们也恶劣,不分伯仲。但如果对方说得不对,诋毁政府、机构等,我们若知道来龙去脉,是可以解释的。比如勇医师等解释疫苗的事,来龙去脉说得清清楚楚,找麻烦的人听了也无话可说。我们须以事实战胜谎言,但自己别破戒。如果动不动就骂来骂去,性质同样恶劣,没有获胜方。

2021年1月24日

昨天的开示有些深奥,是讲给出家人的,今天讲些给居士们听。居士们别以为到了时间礼佛念经、打坐、经行、观心、观身——只这样就够了。基本条件也得具备:布施是为了削减烦恼杂染;持戒是为了训练、克制心不随顺烦恼,练习不时地与烦恼抗争,不轻易破戒!比如生气了,特别想骂人,如果骂了,就破戒了;冷嘲热讽也是破戒,那就不做。有因有果地战斗是可行的。以进步人士的方式去战斗:比如以事实战胜谎言,这是佛陀开示的。听到了是否会去实践也不知道。

至于那些吃东西也广而告之的人,有点滑稽。甚至还有人只是发表:星期天好。星期天的问候有何特别吗?看起来非常无聊,毫无好处,完全在浪费时间。

我们应该努力训练自己,才有空余时间。有人声称自己根本没时间修行,却有大把的时间混日子。所谓“没时间修行”,是不想修行的人所找的借口。如果想要修行,对吗?当烦恼生起时,不愿破戒,这已经算在修行了。

心散乱了,就不时地修习宁静,至于能否成功,随它去,只求可以一练!吸“佛”呼“陀”等等的,就去练习吧!日复一日,自会宁静下来。有人抱怨心无法安宁,可是让他禅修,他又不干,只知抱怨。另一些人到哪里都遭嫌弃,为什么不具备让人喜欢的特质呢?让人喜欢的特质有布施、分享,对人和颜悦色,利益他人,做事善始善终,别人很快就会喜欢你。

能够互惠互助、利益他人,大家自然会喜欢。但必须让人获得正向利益,如果是负向利益就不好了。比如拉选票,给村民一人一千块,那不是布施,而是贿赂。有些人开始就不光明磊落,到中后期还是偷偷摸摸。假如开始就偷偷摸摸,想让他光明磊落,难于登天啊!结果必然还是无法坦荡做人。

佛教徒必须干净!我们无法改变他人,那就改变自己,好好训练自己持守戒律并且懂得分享、付出、互助。

2021年1月24日

在隆波小时候,家长会让养猫、养宠物,那是训练让心柔软。如果那个年代一起床就去玩游戏,追赶着打打杀杀,就会认为那是平常事,然而那可不是好的训练方法。例如,小孩喂小动物,必须注意别让他们虐待动物。假如虐待动物,就必须修理他们,以教育他们明事理。比如,有些人喜欢边走路边虐待动物,那些较真的大人就会故意去踩小孩子的腿,这调皮鬼被踩了腿,大嚷大叫,大人问:“疼不疼?那么你去踩猫,猫也疼啊!”这就是教育他要将心比心。孩子就会柔软下来、懂得慈悲。要慢慢去训练!

大家白当佛教徒了,不懂得将法运用起来。如果懂得运用,生命就会安宁祥和,身边人安宁祥和,家庭也安宁祥和,这份安宁祥和如影随形,去到办公室,同事们也会看到我们和别人的不同。

比如,隆波没有无缘无故教人禅修。隆波蒲尊者要求隆波去弘法,隆波就写文章寄给出版社,不署真名,没注明自己是谁,根本也没想出名,不想有任何回报。因此没有人知道隆波在修行,但他们看到隆波容光焕发、宁静亮堂,就产生兴趣、刨根问底,隆波便耐心解答,直到某天,他们也想要修行了。就是这么训练过来的,最终,隆波有好几个法友。

出家后,隆波也不需要广告,到处宣传说:跟我修行吧!从没那么做过,反而考虑怎样才不至于来太多人。刚出家时,整天有人找,甚至晚上还有。隆波必须设限,否则自己根本没时间修行。因为自己仍然需要修行,就说:仅限白天,晚上不接待来访;接下来,隆波继续压缩:仅限上午,(他们说OK)只在上午来;接下来再压缩:请只在某天来,其余时间不要来。于是,终于有了自己的时间。因为自己仍然需要修行,还有烦恼需要迎战。所以分出时间利益他人,另一部分时间利益自己。就这样修行,最终得以脱险。

慢慢地训练自己!即便现在,隆波依然分配一部分时间独处。每天清晨指导僧人。如果寺庙不对外开放,每天清晨就教导僧人,星期三则更正式一点。如果寺庙对外开放,居士们来了,就要安排时间指导。如果寺庙开放了,还有外面的僧人来,有些僧人下午或傍晚来,我们就要解释,请他们上午来。下午或傍晚,隆波如果再出来,第二天会精力不够,就是这样慢慢调节平衡。

2021年1月24日

大家待在家也要努力:什么程度刚好?真有必要外出吗?居士是有必要,但多少合适呢?大家要自己权衡。如果什么活动都参加,就别谈修行了;假如对跟自己无关的活动仍有兴趣,非要参加每个活动,就太任性而为了。

我们应该自己权衡怎样能有自己的时间。当隆波还是居士时,像婚礼这样的活动,能回避就回避,除非是相关部门的人,隆波才会参加,其它部门的人结婚,只是出彩礼,而把时间留给自己修行。但是隆波会出席葬礼,因为参加葬礼可以修行。参加葬礼时,心是宁静的,别人也不太会来打扰,可以自修。看到死亡时,把它当成一件平常事:他正展示样品给我们看——躺在棺材里或是摊开手接受洒水,终有一天自己也会变成这样。

在现实生活中,身为居士要这样学法:有条理,懂自律,自我审视,什么行为增长善法就去做。比如,参加葬礼可以让善法增长,而参加热热闹闹的活动会增长不善法,那就能免则免,完全来者不拒是不行的。有时在宴席上,别人喝酒,我们不得不同桌,他喝酒,我们喝汤,只一味喝汤也说不过去。他一脸惊讶地问:为什么不喝酒呢?隆波就喝汽水,滴2、3滴可乐,颜色接近威士忌,和他们一起喝。他们想碰杯就碰杯,没问题,我们一样可以持戒。他们问为什么不喝酒?隆波就回答不能喝,输(过敏)!输给什么?(泰语“过敏”和“输”是同一个词)他们以为隆波过敏,其实是指输给烦恼就破戒了。这不是说谎,这只是善巧地持戒,不跟人起冲突。作为居士,要懂得明哲保身的技巧。不破戒!持续地训练自己。

听隆波今天的开示,也许会觉得似乎跟修行没关系。但如果你真能做到,就会明白它对修行有多么重要。

去用功吧!除了减少自私自利,还要克制心不去随顺烦恼,这样到了修行时间就不难了。

不去随顺烦恼,才可以回观自己的身和心,以不自私的心观察,而不是边观察边觉得“太可爱了!太好了!”不断地偏袒自己,看到自己的烦恼杂染也觉得没关系,一丁点而已——这是已被烦恼杂染欺骗的表现!就连僧人也有这种情况,替烦恼找借口,为烦恼全力辩解,烦恼自己啥也不说。

为自身的烦恼寻找各种借口,这是软弱的表现。如果训练过削减自私自利,(就会知道)爱面子也是一种自私。假如边修行、边爱面子,对自己不好的一面看都不敢看,这是无法进步的。我们应该撕下自己的面具,不是撕给别人看,而是别自欺就够了。我们要对自己诚实,看看自己都有什么烦恼和缺点被藏着掖着,将它挖出来展示一下。一旦看到了,别替它辩护。

有些人一看到烦恼,就立刻开始辩解说:很正常啊,谁都有,没关系,一点点而已,等我先处理了粗重的烦恼,再来处理这个……可是修行的原则是,哪种烦恼正在现身,就要知道它,而不是先缓缓,转而去挖尚未现身的烦恼来审察……

2021年1月24日

我们必须心意坚决,敢于撕开面具、剥开盔甲,看清自己的本质。每个人都有弱点,都有不欲为人所知的毛病,但也无需公示自己的烦恼。只不过涉及违犯戒律时,就必须公示,因为这是佛陀制定的规矩。但如果只是自己看到内在的烦恼,还没有发展到违背法和戒律的程度,那么不要包庇它。深入观察与体会其源自什么?好好观察!它们全都源于软弱和自私……

轻易输给烦恼,正是由于自私——害怕丢脸、维护颜面乃至于欺骗自己,不敢正视自己。这类情况俯拾皆是,不是个别现象。

因此,要勇敢些!每一天训练自己不自私、别破戒,进一步训练自己认清自己,这已经属于摆脱世间的实修阶段了。起先是训练不自私,懂得付出、乐于分享;接着是克制自心,不去随顺烦恼;而后再训练认识自己,认清真实的自己是怎样的,不去护着烦恼!否则,看到之后,深恶痛绝!

如果是跟随隆波出家的僧人,隆波在合适的时机往往直接开撕,不会听之任之的。但对于居士,隆波任其发展。因为强行去撕,他可能会反撕隆波,说不定飞毛腿就踢了过来。

曾有一位资历极深的高僧,其弟子分享说:师父正在教导禅修,有人被激怒了,烦恼爆发,直接一脚踹过去,高僧从此一病不起,不久便圆寂了。不过要踢到隆波可不容易,因为隆波的身边到处是“暗器”,如果踢过来,隆波就用热水瓶接招。隆波的功夫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啦。

去用功吧!训练让自己不自私,懂得分享、付出;训练自己不随烦恼恣意妄为;接下来训练彻底认清真实的自己。慢慢去用功!

这样的教导既适合僧人,也适用于居士。僧人如果自私,是最令人厌恶的!僧人的自私是最大的耻辱。自私自利、贪婪成性,想从他人那里得到名闻利养……太荒唐了!有人宣称自己是实修僧,已经证悟这个或那个阶段的法,却对名闻利养孜孜以求,真是荒诞无稽!其身边的同参道友也都耻于与之为伍。因此不要自私,慢慢训练,要逐步减少乃至断除烦恼杂染。

2021年1月24日

或许我们不会出名,也没有万贯家财,但最终我们的生命是清凉、快乐的。人的生命有多少需求呢?有饭吃,有地方睡,有衣服遮体,不至于太热或太冷,病了有药吃,可以上医院就医,而且心灵宁静快乐:哦哟,快乐多多!隆波看到有些人很有钱,年轻时就很坏,在奄奄一息之际,依然满腹牢骚:觉得子孙坏透顶,不帮忙,不找顶尖医生来,不这样那样……怀着悲伤的心情死去,会去哪儿呢?就随着悲伤的心而去了。而老修行者却在宁静、快乐中死去,尽管身无分文。

以前隆波认识几位苏林府的女居士,其中一位魏阿姨,她离家住到隆波垦长老的寺庙,持续地修行。有人来寺庙,魏阿姨怕他没有饭吃,烧饭给他,照顾他,全然没有寻求丝毫好处。她去世时,非常庄严、非常美。而有些女士,隆波没看到她们怎么去世的,但看到过她们生前的样子,如瑟乔阿姨,她是苏林府菜市场一个卖菜的。苏林府的夏天炎热无比,她的菜全蔫了,周围和她一起做买卖的人也都蔫了,只有瑟乔阿姨一个人透亮、神清气爽……她同样是隆布敦长老的弟子。

修行如果用心,居士也可以修得很好,看到过好几个了。比如备毅大爷去世后,骨头变成舍利,作为居士,寺庙也修舍利塔来存放他的骨灰。因此,居士如果用心,不自私,例如以上这些,她们不自私,看到谁困难,即便非亲非故也伸出援手。有人来寺庙,就给做饭或找吃的,谁遇到困难就去跟他们咨询……隆波到印马蚌寺时有位大厨卜阿姨,一条腿残疾,小儿麻痹后遗症,走起路来一瘸一拐。大家遇到问题都会告诉她,卜阿姨从找食物到开车帮忙订票、生病帮忙找药,有求必应。卜阿姨没收取过任何回报,她的心灵真是美、真是快乐,只是想起她,我们都会充满喜悦与满足。类似想到好人时,心就充满喜悦与满足。

所以,居士也可以修行很好。别人怎样是别人的事,但如果他侵犯了不该侵犯的,比如国家、集体的根基,我们就要挺身而出,但不是通过辱骂,而是通过据理力争地护卫来做到的。佛教徒是用事实战胜谎言。如果恶言对治恶语,不会有获胜方的,有的只是谁更恶俗。

有些人厚颜无耻,在游行示威时当街小便。哪个国家示威抗议会在马路上大小便?既不对,也不雅,看上去也不文明。没有文化涵养,如何领导他人?一定要为人做出表率,他人才会追随;粗鄙不堪展示给人,谁肯追随你呢?不要学他们!他们那样,因为他们就是那样,他们有他们的因果,我们也有我们的因果。

我们要离苦,就把自己训练好:持五戒,克制心不迎合烦恼,不破戒;读懂自己,不断去削减、剥掉自己的盔甲,一览庐山真面目,不断地观察与体会。如果能够这样训练,生命就会清凉和快乐。居士这样修行至少能去善道,甚至可以见法。

居士证悟初果须陀洹、二果斯陀含,并不是难以置信的事。作为出家人,还可以更上一层楼。若有机会离苦,那就离苦,此生若未离苦,那就来生来世再去离苦。

大家要逐步去训练!但如果不从现在开始,一切就都免谈。

好啦,今天时间到。今天的讲法既涵括世间也涵括了法,听过以后既可以用在世间,也可以用于法上。

时间到,到此结束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