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定和智慧同步的解脱之路

2013年5月5日

解脱的第三条路是:禅定和智慧同步。如果禅定与智慧同步,就会直接进入“一心”。

如果先训练禅定,退出之后再开发智慧,就要选择观身。如果修习刹那定,觉知自己以后,就可以开发智慧,深度禅定会在后期出现,此类人既可以观身也可以观心。正如绝大部分的人所训练的,一会儿觉知身,一会儿觉知心。

至于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,需要具备“出神入化”的禅定水平。

“出神入化”包括四个条件,缺少任何一条,都无法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

第一,精通于入定。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进入禅定呢?不能超过一次屏息的时间(笑)。如果是这种水平(隆波示范屏息动作),别想在禅定里开发智慧,这样根本无法“出神入化”的入定。

一定要能够非常迅速的入定,并且必须娴熟于维持禅定,不能一入定就出来了。观察一下,你打坐时,是否心刚一集中就立刻跳脱出来?心一集中就跳脱出来,便无法维持禅定。禅定若无法维持,怎可能在其中开发智慧呢?都已经掉出来了。

一定要精通于入定、维持禅定与出定,不能进去了却退不出来。倘若有人对他说,你的家里失火啦,他却退不出来,这是不行的。

“出神入化”前三个条件是精通于入定、维持禅定,以及出定。最后一条是精通于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。看到了吗?必须要“出神入化”才能够没有刻意的开发智慧。有刻意,就不是真的。有刻意,就还有贪心。

如果走第三条路,修习禅定之后,就会看到禅支的变化。刚才的心有快乐,现在没了。或者,刚才的心有去抓取,有“寻”有“伺”,心与所缘打成一片。一旦及时知道“寻”与“伺”,就会看到它们的生灭。心有“喜”,觉性知道,“喜”立即灭去,生起特别清晰的“乐”。觉性知道“乐”,“乐”也迅速灭去,生起特别清晰的“舍”。如果更加深入,身体会彻底消失进入无色界。有时会在无色界之中开发智慧,进一步看见内在的变化:有时心会抓住“空”,有时候心会逆流而上抓住“知者”。心抓住“空”,称为“空无边处定”;心逆流而上抓住“知者”,称为“识无边处定”;心既不抓“空”也不抓“知者”,什么都不抓,称为“无所有处定”。如果具备足够的觉性、禅定和智慧,能够照见心的变化,就可以在禅定甚至无色界定之中,来修习毗钵奢那,但要真的“出神入化”才行。

经典记载,最高的无色界定称为“非想非非想处定”,其几乎没有想蕴、没有感觉。经典记载,惟有精通于观心的圣者们才能在“非想非非想处定”开发智慧。若仅仅精通于禅定与观心,但是尚非圣者,那么只能在一至七定开发智慧,无法在第八定之中开发智慧。因为后者太过于微细。

无论是禅定引领智慧、智慧引领禅定,还是禅定与智慧同步,都无法脱离同一核心的原则: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照见身心的实相。

比如,出定之后,心安住成为观者,看见身体在工作,就会有觉性地照见身的实相,知道身体不是“我”。安住且中立的心并不是刻意安住,而是它自己安住的。及时知道“心跑了”,心就会自然安住。修习禅定至二禅之后,心会独立而凸显。只要想到“知者”,心会立即安住,非常简单。但要反复修习,否则这种安住是会退化的。

因此,无论是智慧引领禅定,禅定引领智慧,还是禅定与智慧同步,都离不开隆波所讲的原则——要有觉性。觉性知道身也行、知道心也可以。但要以安住且中立的心(也就是具备禅定的心)去知道。因此,请大家持续努力,慢慢地体会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