戒是大地 上篇(阿姜巴山开示)

2017年6月2日

上篇

在座的诸位,大家好!

今天人很多,这样比较暖和,很好。大家可以把手放下了。让自己坐得舒服些,不需要过于认真。要非常放松、轻松地听法,不需要努力记住老师讲的所有内容——那是怎么记也记不住的。

在某些时刻,我们会去听;在某些时刻,我们会去想;甚至在某些时刻,我们去思考其他的事情了。这些都没关系。

法是用心来听的,不需要努力去做笔记,因此老师并不建议各位边听法边做笔记,这样没有太大的意义。

如今,法方面的CD、书籍、音频和视频都已经结缘给大家了,所以此刻大家只要坐下来听法,以便让心能够真正地明白。

事实上,法并无隐秘可言。无论佛陀是否出世,法都依然如是。

我们学习法,就是学习平常且普通的事物,就是学习自己身体的平常状况、学习自己心的平常状态。

既然是学习平常而普通的状态,就一定要有平常而普通的心。

一颗平常、普通的心
是什么样的呢?

平常而普通的心,就是如果碰到了不喜欢的情形,它就会造作出嗔心;平常而普通的心,就是如果碰到了喜欢的事物,它就会造作出贪欲。

一般的修行人学法时,会拒绝平常与普通的状态。他们学法、修行是为了让心能够一直都处在好的状态。

心若一直处于好的状态,那就已经不是法了,为什么?

因为佛陀曾开示:一切全是无常的;一切都是苦——被逼迫着一直在变化;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。

因此,如果我们为自己树立的修行目标是让心永远处于好的状态,那就已经违背了法。当然,这并不是特许在座各位去为非作歹。

法有很多层次。佛陀成正觉之后,用了45年的时间来教导众生,而后才进入般涅槃。他所教导的法是深邃且宽广的,具有许多层次。

即使有机会亲见佛陀,基于各自福报的不同,也并不是每个去亲近与顶礼佛陀的人,佛陀都会对他们开示“无常、苦、无我”,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接受这样的法。

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教导他要懂得布施;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教导他持戒;有的人见到佛陀,佛陀会对他开示跟自己爱人的相处之道,跟朋友如何相处,跟自己的老师、师父如何相处,跟员工如何相处,等等。

法是渗透于各个层面的,佛陀会针对不同的群体与个体而给予不同的开示。

有一篇经文是关于佛陀经常对居士们所作的开示的。他从最初阶的行善造福开始教导,教导怎样布施、如何持戒。因为这是基础,它可以让我们此生结束之后能够再生为人或是出生于善道。

在座各位都是对法有兴趣的人,所以应该是懂得要做布施的人。在座各位有谁从未做过布施?布施并不难。

如果我们钱包里有100块人民币,可以拿出10块人民币来布施,难吗?不难。也许有人说:“还是很难,让我布施5块钱会更容易些。”

这因人而异,它取决于我们每个人曾如何训练自己的心。

那些曾经常常去训练布施的人,再布施起来就会更容易,而久久才布施一次的人,他们从钱包里掏钱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艰难。

这都是每个人以往各自训练(熏习)的结果。

布施的利益是:让我们衣食受用无缺,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很好。

在佛陀的时代,曾经有一位僧人,他基本上不布施,所以在最后一世时,他托钵的结果总是空钵。这位僧人是舍利弗尊者的弟子。

有一次,舍利弗尊者特别疑惑:为何这位弟子一直精进却始终无法体证道与果呢?经过仔细探究排查,舍利弗尊者发现是由于他的食物不够,于是尊者帮他托钵,回来之后再把食物给他。

据经典记载,当舍利弗尊者把自己钵内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的一瞬间,食物往往就消失了。

事实上,也可能是倒到外面了。总之,最终的结果就是弟子没得吃。

舍利弗尊者是非常慈善的老师,他想方设法帮助弟子们,所以他又去托钵,但这次他没将托回来的食物倒进弟子钵内,而是他托着自己的钵,让弟子从他钵里拿食物来吃,这就是师父的慈悲。这个弟子吃饱以后再去修行,直至证悟阿罗汉。

这是一个从不布施者的例子,但或许他累积过其他的善行,比如累积过极多的智慧资粮,这才促使他修行不久便得以见法证果。

因为佛陀曾开示说: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抵达纯净无染,是由于心具足了智慧。

我们也发现,事实上,布施是比较容易实行的,因此全世界的人都会去布施。

我们会发现有些狗出生在富豪家里,一生下来就有吃有穿有住,成为一条非常富裕的狗。为何这条狗能出生在富豪人家呢?因为它曾经布施过。

了解到上述出生在富豪人家的狗的例子,我们就会明白:它虽然有吃有穿有住,各方面的条件非常好,但仅仅布施又是不够的。或者你们觉得已经够了?

佛陀会教导比布施更高等的功德与善行,也就是持戒。

这就开始有难度了。在座各位有没有不知道五戒的?没有人举手。有谁知道?后面有些同学举手,表示不知道五戒。

戒是一个基础,能够保证我们得以再生为人。对于凡夫以及居士,佛陀会教导他们去持守五戒。

第一条戒就是有意不杀害其他众生。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生命,对吧?就连狗都珍爱自己的生命,对吗?如果被打了,它会痛。

每一个众生都极为珍爱自己的生命,不希望被伤害、不希望被杀害。

正如我们珍爱自己的生命,其他众生也同样爱惜自己的生命。

因此,佛陀开示的第一条戒就是:要有意识、有动机地不去伤害其他众生的生命。

除了珍爱自己的生命以外,我们还会爱什么?我们辛苦赚回来的钱,对吗?我们的车子、房子、我们所有的财产,我们都非常珍惜。

如果有人偷盗了它们,我们就会痛苦。我们爱惜自己的财产,别人也同样爱他们的财产。

我们的财产被别人偷盗之后,我们会痛苦,别人的财产被偷盗之后,他们也会痛苦。

因此,佛陀开示的第二条戒就是:有意识不去占用和盗取别人的资产。什么东西如果是不属于我们的,我们就不要。

我们还爱什么?自己的先生(妻子)、自己的孩子。如果谁来挖我们的“墙角”,来勾引我们的先生(老婆),我们是什么感觉?

或是我们有个女儿,别人在没经过我们允许的情况下,把我们的女儿占为己有、变成他的老婆,我们是什么感觉?会快乐吗?还是心胸宽广,认为自己的老婆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婆?

我们接受不了,对吗?

因此,何时我们所爱的人被人夺走了,我们就会非常痛苦,别人也是同样的情形。

所以,佛陀开示的第三条戒是不邪淫。如果别人已经有了伴侣,我们就不要将他(她)抢来变成自己的。

我们还会爱什么?每个人都非常尊重自己,都不喜欢被人用语言来伤害和侵犯。

从语言上面可以怎样伤害他人?在座各位有没有谁从没受过语言的伤害?有经常在语言上面被侵犯的吗?痛吗?有时候比挨打更痛,有时还会痛很久、痛上很多年,有人甚至过了很多世都还记得那个滋味。

我们是否经常通过语言去伤害别人?有没有谁从未这样做过?谁准备谎称自己从未这样做过?这条戒是最容易破的。

佛陀教导我们,要有意识和动机不说粗话、不说谎言,只说实话,不说让别人吵架的话。

大家曾经说过吗,说了让别人因此而吵架的话?在公司上班时,有的同事我们喜欢,有的同事我们不喜欢。我们希望某人喜欢我们,就对他说:某某真坏、各种不好。我们希望他喜欢我们而不喜欢别人,这样说过吗?很多人都做过,很多人也被别人这样对待过。

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,我们就为别人带来了痛苦。难道只有我们自己是喜爱快乐讨厌痛苦的吗?当然不是,既然每个人都喜爱快乐讨厌痛苦,那么就不要通过语言去伤害别人。

佛陀开示的最后一条戒是不饮酒,或者说是戒除让人上瘾的毒品、食物、酒类食品,因为它们会伤害我们的觉性与正知(注释①)。

每次一喝酒,我们就更容易破第一条戒、第二条戒、第三条戒和第四条戒。

最后一条戒是先伤害自己,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恶化,破坏自己的觉性与正知,接下来,我们再去破其他的戒就会更容易了。

五戒是最低标准,它让我们在此生之后能有机会再获人身。

请各位诚实地扪心自问:如果自己死了,曾经的所作所为有机会让自己再生为人吗,还是会低于人类?

有人想了之后吓得魂飞魄散,觉得或许来世再也无法投生为人。

我们这样讲,看似是在努力引诱各位行善,然而对于真正有“眼”、有“耳”的人,他们知道世间真有非常非常多的其他层面(道)的众生存在。

有许多众生因为自己曾经所犯的错误导致现在非常艰难与困苦,急需他人帮忙和协助。他们在活着的时候自以为很厉害,什么都不信,死后却非常艰难,这当然也是罪有应得,是公平的。

高僧大德们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,无论去到哪里,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鬼或其他层面的众生来寻求帮助。到了中国,下了飞机还没离开机场,就有其他道的众生来寻求帮助了,有的是因为被堕胎而投生到非常艰难的界域的。

如果不希望投生在艰难的界域,就要用心持戒,不会亏本的。

我们每一次破戒都会伤害别人,而这最终会回过头来伤害我们自己,我们一定会接收到自造的恶果。

因此,老师建议:如果在今生其他事情都做不来,那么至少要持戒。这不需要花钱,却比布施更难。

为什么?因为坏人们也能布施。如果你希望提升心灵的水平、未来得以保有人身,那么至少要持戒。

如果戒律都无法持守,就别想得到比戒更高的禅定与智慧了,干脆把它们都忘了吧!

-未完待续-

【注释】
①正知,即动手修行前需要具备的智慧,包括:

·意义正知:知道什么有意义,什么没有意义;
·利益正知:知道什么有利益,什么没有利益;
·适宜正知:知道什么适合自己,什么不适合自己;
·无痴正知:知道什么适合自己,且不忘记随时做自己所适合的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