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的训练|第二部分之2·问答

2017年2月18日A

居士1:有在紧盯。
隆波:嗯,这是正见——知道正在紧盯。
居士:觉得憋闷。
隆波:紧盯就会憋闷,要放松些,心在散乱,看得出来吗?
居士1:看得出来。
隆波:心散乱时,不想让它散乱,就会紧盯。心散乱时,要大胆一些,知道它在散乱;心不喜欢,也要知道它不喜欢。
倘若我们何时看见境界,并且进而看见对于境界的满意与不满意,那么满意或不满意就会自行灭去。灭去之后,心会契入中立,很快又再次生起满意或不满意,再次知道它,心又会再度中立。一而再,再而三地观察,观察成千上万次。不管什么现象现身,就是那样反复去观,最终,心会变得聪明起来,明白到——凡生起的,必然灭去。心会愿意接受这一点。
比如,在观察的时候,会看到生气生起而后灭去,贪欲生起而后灭去,善法生起而后灭去,苦乐生起而后灭去。
在见法的时候,则是照见——某种现象生起,其必然会灭去。
为什么使用的是“某种现象”呢?“某种现象”生起是自然的,所以该现象灭去也是自然的。用词是“某种现象”,其实却包含了所有的一切,为什么不说“这种境界”或“那种境界”?因为这属于总结性地领悟,而且重要的是,某些境界无法用语言表述,虽然其真的存在,但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。
比如,如果修行来到微细的阶段,就会看见在胸口处,有极为快速的生灭,可是并不清楚那是什么。因此,经典开示为“某种现象”,“某种现象”生起而后灭去,极快速的生灭,还来不及界定其是什么。
当修行越来越细腻,将只看见“某种现象”生起而后灭去,进而总结性地领悟到“一切”。某种现象生起是自然的,所以该现象灭去也是自然的。最后不再是“某种现象”,而是“一切现象”。
一旦获得这个领悟,心就会放下,于是就看见不生不灭的“法”——涅槃。
要去用功,目前跌跌撞撞,没有关系,一路上坎坎坷坷也属正常。没有谁生下来就禀赋超人,如果真的禀赋超人,就不会出生了。既然出生了,就说明还不够“超人”。
获得信心了吗? “不厉害”是理所当然的,继续修行就好了,真是糟糕啊,需要加倍精进,继续去观察境界,哪个时段散乱,无法起观,就去修习获得宁静,念诵“佛陀、佛陀”也行。

居士2:我跟随隆波已经九年了,还是很紧张。
隆波:谁见到隆波都会害怕,寺庙的法师们每周三做禅修报告时,也同样害怕。
居士2:去年年初,隆波指导我说——要立誓言,(设立目的,随后持之以恒地去达成)这样便于累积真言波罗密。所以我立誓每天以修行供养三宝与隆波,然后几乎每天晚上在家里带着妻儿打坐。
隆波:噢,真棒!尤其棒的是能够带动妻子,因为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妻子领导的。
居士2:感到心有力量了,而且强大起来,但也发现,时不时地有痴在混入,我不知道这是否与年纪有关?
隆波:那是无法阻止的,而且也别去阻止。心有痴,知道心有痴,而不是禁止有痴,如其本来地知道即可,痴与智慧,同样都在教导我们法。
居士2:有时原本是该安住,却好像睡着了。
隆波:老了。
居士2:是的。
隆波:这是最终的答案,真相就是如此。其他人别笑,不久我们也会有同样的境况。
居士2:是的。
隆波:需要去训练,不断地用功。 接下来,当觉性强大了,打坐的时候就不再昏沉,即便躺着也睡不着,即使睡着了,也是整夜觉知自己,心地一片光明,这取决于我们想要持续多久,如果真想要睡着,就放下那一点。
居士2:好的,如果知道是老了,才可以慢慢接受。

居士3:我是一个懒惰的人。
隆波:啊?“懒惰”这个词对于隆波而言异常刺耳。
居士3:但我会努力的。
隆波:嗯,这样听起来稍微顺耳一些。
居士3:昨天在禅堂里经行,突然消失了……
隆波:什么消失了?
居士3:我努力的观察心在哪里?
隆波:别去找,找不到的。
居士3:是的,越找就越找不到,刚好在禅堂前面经行,我听见隆波说“别懒惰”之类的话。
隆波:嗯,很好,隆波教得对,别懒惰。

居士4:我是昨天来寺庙的,此刻正在紧盯。
隆波:此刻的心不正常,看得出来吗?
居士4:是的。
隆波:要及时的知道,不需要去对治,愿意接纳它,它就是这样的。
居士4:上次做禅修报告时,隆波说我喜欢收摄心。
隆波:嗯,依然在收摄,但是力度没有以前大了,看得出来吗?
居士4:看得出来。
隆波:很好,说明进步了,继续用功。
居士4:昨天来寺庙……
隆波:看到心想要说了吗?
居士4:看见了。
隆波:看见了吗?它跃跃欲试起来, 要及时的知道。 其它境界的呈现也是同样的情形。看见了吗?它可以自行呈现。
居士4:是的。
隆波:你是嗔心型的,而且智慧锐利,因此不断地以“无我”的角度去观察——它们可以自行运作。
居士4:好的。
隆波:继续去用功吧。

隆波:怎么讲?
居士5:我还是和从前一样紧张。
隆波:多少年都没有变化,也是正常的。
居士5: 是的,我每天都有在固定形式里面练习。
隆波:嗯。
居士5:可是仍然无法如实观照,总是有干扰存在,而且……
隆波:有干扰时,也要知道。
居士5:是的。
隆波:心没有中立,要知道。心若没有中立,就会跳进去干预。
居士5:内心深处并没有真正地害怕出生。
隆波:如果害怕出生,就已经不生了。我们分享说想要涅槃,但是怕死。仍然还有“想要”在,是由于没有彻见到——每次出生,每次都是苦,没有看见这一点。
所以,修行就是要看见——每次出生,全都是苦。没有宿命通是很难看到每一世出生的。因此我们可以看每个瞬间的生,每个瞬间都有“生”,心往外是苦因,其结果是苦。还有什么吗?
居士5: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最终的出路……
居士5:心仍然不够。
隆波:心还不够,没关系,带领它不断地看,别气馁就行。
隆波有一个弟子,观照之后看见自己的头颅骨,于是发誓再不修行了。她怕看见自己的头颅骨,事实上,如果她忍耐着继续频繁观照,接下来就会看见全身的骨头,接着骨头将会全部碎裂、彻底消融,就不会再怕了。
只是做了一点点,依然紧抓着不放,去多多地用功,直到明白——它是苦,就不会再紧抓着不放。
你目前还在紧抓着名色不放。
居士5:分离名色仍然能够正常地做到。
隆波:已经非常自然了。
居士5:是的。
隆波:不是什么难事。
居士5:是的。今天干扰比昨天的多,而且有痴。
隆波:想要好,感觉剩下的时间已不多,必须快一点,要及时知道——贪。掺杂着瞋心,看得出来吗?瞋心渗透进来了,也要及时知道。

噢,谁有什么要说的吗?先把机会给加拿大人。
稍等,隆波自己检查作业,不需要做报告。今天比上周好多了,上周比今天散乱得多。上周只有两三人宁静而已,这一周几乎全部宁静了。
修行的时候,就是平平常常过日子,不需要复杂的增添很多条件,普普通通过日子,注入“觉知自己”即可,然后心会自行好起来。
比如今天的心,已经比上周好了,至于固定形式的修行——打坐、经行等等的,有时间就去做,但最重要的是没在打坐和经行的时刻,在日常生活里,不断地觉知自己。
如果仅限于打坐和经行的时候很厉害,还不是真的厉害,因为一整天打坐和经行的时间并不多,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在(固定形式的练习)之外。
我们就自然平常地过外面的日子,然后不断加入“觉知自己”,曾经习惯散乱的心,就会宁静下来,开始洞见实相——身在运动,是被心觉知的对象,身体是所观;经过的所有感觉——无论苦乐、好坏,都是被观察的对象,来了就走,禁止不了它们,也无法掌控它们,探究它们是为了照见实相——无论身或心,始终都是变化的,是无法被掌控的。
不断地观察下去,心会慢慢聪明起来,心会变得光明,无需过多地打坐,反而比打坐的人更光明,因为生起智慧——拥有了正确的领悟与理解。
智慧的光明比禅定的光明更加璀璨。谁看见过智慧的光明吗?嗯。
智慧有几个层次,八正道里有智慧,也有世间智慧。感觉到了吗?啪!设计师在冥思苦想之后,突然,灵光乍现!
而圣道生起时的智慧,甚至让日月看起来都黯然失色,因为在那一刻,日月都不出现,全部熄灭,物质世界全部消失,只有光明。因此《初转法轮经》才会开示道:眼睛生起了,领悟产生了,正确领悟、正确理解的智慧生起,彻见的“明”生起,光明生起了……璀璨明耀。这些清楚记载在三藏经典里——光明生起。
现在尚未看见,就暂时漆黑一片吧,去练习,不久后的某天,也会遇见光明。
加拿大人已经通过了,噢,已经没时间了。
简略说明吧——不准讲太多,只有隆波一个人可以多讲。

居士6:顶礼隆波。
隆波:怎么讲?
居士6:报告一年以来的修行情形,今年有很多苦,应该从苦中获得了一些智慧,但大部分时候依在逃离。
隆波:心归位了吗?观察到了吗?心散开在外?要及时知道,呼吸、呼吸,要让觉知回来,跟着呼吸回来。嗯,进来了,不需要更多了,否则太憋闷。
一旦心归位,接着去观身心在工作,心若没有归位而散开在外,那不是真的在观,禅定不够。
现在想要说话了,感觉到了吗?要知道它。其它境界与想要说话是同样的情形,也要知道,然而不要守株待兔,别提前等着有什么呈现,让它们先去生起,随即才知道。

居士7:上次隆波开示说我太紧盯了,一旦知道缘由,隆波说我可以自救,如今已经过去一段时间,还是有些紧盯,但是开始明白——紧盯是因为不愿接受生起的是什么。
隆波:对。
居士7:不相信它本来的样子,于是顽固不化。觉知的时候,喜欢去总结,去添油加醋,这些情况都开始有所减轻。
隆波:很好!修行人就应该这样。如果只是一味的问问题,并不会真的明白。比如此刻,你这样看见,就可以自助。很好!
居士7:我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?
隆波:没有。
居士7:好的,善哉。
隆波:在内心深处,需要减少贪……依然还存在,依然想要获得好的成果,看得出来吗?
居士7:它潜藏在贪与嗔之间。贪不太看得见,看起来好像是……
隆波:贪后没有如愿以偿……嗔会生起,因此嗔是贪的孩子,贪是痴的孩子,所以,痴是烦恼的根源——造作出贪欲,贪欲没有如愿以偿,便会造作起嗔心。
最粗糙的是嗔,很容易观照到,一旦更加微细,背后是有贪的,最后则是痴。
怎么样?以为证悟初果了吗?还有“我”在吗?
噢,随喜,很好。
居士7:“我”无时无刻不在,隆波。
隆波:很好。
居士7:还是继续原样地生活,只是日常生活与法更加打成一片。
隆波:很好,修行已经进步非常大了。
居士7:谢谢。
隆波:已经很自然了。
居士7:但是依然感觉知者有一点不自然。
隆波:感觉什么?
居士7:知者依然有一点不自然。
隆波:就是这个,好的是——已经及时知道。
居士7:好的,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?
隆波:没有,需要时间。
居士7:好的。
隆波:就像是等待成熟季节到来的水果。
居士7:好的。
隆波:因为心已经对了,戒已经好了,禅定也足够了。
居士:好的。
隆波:智慧也自动自发地开启了。
居士7:请允许我进一步提问,入定必须闭眼睛吗?在日常生活能够入定吗?
隆波:可以,但是真正入定之后,会视而不见。
居士7:哦,意思是心习惯于定境,对吗?
隆波:它是自行进入的。
居士7:哦。
隆波:在日常生活里,有时并未刻意而自行入定。
居士7:哦。
隆波:有些人正在开车,观着观着,心突然集中进来,这时候看见红灯只是红灯。
居士7:啊?!
隆波:或者根本看不见世间,但脚仍然踩着油门,世间全部消失。所以开车时不要去入定。
居士7:日常生活中,睁开眼睛能够入定吗?我做得到吗?隆波。
隆波:根本没有闭上眼睛的佛像,去看吧。入定是心的事,而不是身体的事,只不过真正入定以后,眼睛会自行闭上,即使有时眼睛睁着,也视而不见。为什么?一定要训练睁开眼睛……
居士7:哦,不是,因为日常生活中……
隆波:……这样平常的练习,然后,如果入定,就会自行入定,之后眼睛自行合上。
居士7:好的。
隆波:如果这样睁着眼,小虫就进到眼睛里了。
居士7:顶礼并感恩您。

居士8:请允许我把修行供养给三宝与隆波。
隆波:噢,把供养拿来吧,观察到了吗?你的心在散乱。
居士8:是的。
隆波:非常散乱。
居士8:是的。
隆波:擅长左思右想,喜欢聊天,要去及时地知道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心散乱起来,要及时知道。心散乱以后,及时知道,不带任何批判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要及时知道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心特别喜欢想东想西。
居士8:是的。
隆波:喜欢高谈阔论,要进一步及时知道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不批判它们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我们的心是如何的,不断的及时知道即可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不久就会慢慢好起来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比如当下能够分离蕴,看得出来吗?
居士:看见苦在远远的地方。
隆波:嗯,平时的心与此刻的心一样吗?
居士8:不一样。
隆波:嗯,你现在的苦在远远的地方,是因为你用心把苦推得远远的;同时又把心拉到另外一边。
必须用平常而普通的心,然后感到世间远去,那是可以的;但像你这样刻意把心拉开,这是不行的,只是人为地远离。
继续去用功吧。
居士8:我正在修行的方式是否正确?隆波。
隆波:时对时错,如果全对,就已经是阿罗汉了。
居士8:好的。
隆波:常常看见烦恼吗?
居士8:看见非常之多。
隆波:哦,那样真棒!
居士8:哦。
隆波:看见以后怎么办?
居士8:有时能够及时知道,有时则不能。
隆波:哦,又对了,回答正确,不错。
居士8:谢谢。

居士9:顶礼隆波。
隆波:你已经开始会修行了,开始知道隆波在教导什么。观察到了吗?能够分离蕴了。
居士9:是的。
隆波:你以前没有明白隆波的教导,以为隆波教导错了。为什么会分离等等的?觉知自己?观心?会得到什么?一个疑问接着一个疑问。但是现在,你已经可以自己亲证,这样很好。
居士9:是的。
隆波:继续去用功吧。
居士9:顶礼并且感恩隆波。

居士10:顶礼隆波,我第一次来做禅修报告。
隆波:不错,不错。
居士10:我主要是透过听隆波的法谈,我是喜欢想的人,于是观心。
隆波:已经对了。
居士10:有些天会特别散乱,反而觉得观得很好,可是一旦静止不动,仿佛鬼使神差地要去紧盯。紧盯、紧盯以后,什么都观不了。
隆波:那么你就在平常生活之中训练,眼耳鼻舌身心去接触所缘,当心变化时,有觉性地知道,这样训练也行。
居士10:想要知道,现在的心有时是否会醒来?
隆波:噢,刚才隆波已经回答——已经很好了。隆波的所谓“好”的标准,并不只是心醒了,这样的标准太低,必须分离蕴,这样才算凑合。
观察到了吗?身与心能够分离?看得出来吗?而且感觉与心,也是两回事?
居士10:是的。
隆波:你已经可以看到这些,修行到这里并不易,能够做到的世人并不多。
  现在我们已经聆听到佛陀的法,你已经能够分离蕴、分离名色,接着去看蕴、观名色工作,到了智慧如量的时候,它会自行彻见。

居士11:顶礼隆波,一年多以前,我做过禅修报告,上次报告进度时,我粘着于静止不动,隆波指导我去纠正,那之后开发智慧一段时间,时而开发时而停止。
隆波:对了,不会一直开发智慧的。
居士11:好的。
隆波:心开发智慧时,一段时间会切换成奢摩他。
居士11:好的。
隆波:宁静下来之后,继续开发智慧。
居士11:是的,只是来到某一点时,我产生疑问,有时开发智慧,有时觉得苦在里面,一旦看见苦,就感觉这个同时也是苦,有时则看见这个不是“我”,就是这点,我不确定,不知道是色还是名?
隆波:无需安立一个名字。
居士11:不需要有名字吗?
隆波:在那种情形下,没有任何界定。
居士11:好的。
隆波:看见境界生灭,没有“我”。
居士11:好的。
隆波:那才能称之为“看见”,倘若定义这是贪之类的,那只是散乱了而已。
居士11:有时看见生起的种种状况,但无法知道那是什么。
隆波:对了,知道,但不知道“在知道什么”。
居士11:好的。
隆波:不错,就是那样——很好。

居士12:顶礼隆波,我跟随隆波学习已经四年,最近提醒自己要如其本来地知道。近期看见,心无法被掌控。
隆波:噢,很聪明。
居士12:即便是知者,也无法被掌控。
隆波:对。
居士12:但并不总是看见。
隆波:嗯,一直训练下去,直到某一时刻真的接受——心不是“我”,是它自行心甘情愿的。
居士12:好的。
隆波:如果愿意接受了,心将发生质的变化,不会再逆转成为凡夫。
居士12:好的,顶礼隆波。

隆波:已经是最后一个人了。
居士13:顶礼隆波,重新回来修行大概六个月了,尽量每天在固定形式练习,想请教隆波是否对了?
隆波:已经对了。
居士13:好的。
隆波:不知道吗?
居士13:不确定。
隆波:已经对了。
居士13:隆波有什么要开示的吗?
隆波:心在悲伤与担心的时候,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,不禁止它们,心是好还是坏,别干预它们。如果高兴、满足,要知道;如果不满意,也要知道。常常知道,直到心能够对每一个境界保持中立,去慢慢的体会。
好啦,时间差不多了,稍微有点拖堂了。

(问答部分完)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