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学阿毗达摩(论藏),也别小瞧经藏(完整版)

2021年5月1日

近日,疾控中心将春武里府划为“疫情最严重地区”,实施严格的管控,要求集会人数不可超过二十人。现在,寺庙也请居士供养完食物就尽快离开,聚众或聚餐是完全禁止的。所以,必须忍耐一段时间。春武里府已经连续几天感染上百人了,今天也一百多例,全国则有上千例。大家必须遵守防疫条例,传染病之所以能传染,就因为人与人的联系,不联系就不会染上,所以要小心谨慎。

中国正在举办40多人的禅修班,因为中国比泰国的病例少,所以基本恢复了正常。昨天,隆波看到视频中的中国人,看起来都很亮堂,好几个人的修行有进步。他们距离隆波非常远,但也在收听隆波的直播,我们为他们提供了中文翻译服务。

他们应该是在实践,否则不会成长。好几个人看起来都有进步,所以我们也要用功。泰国人学法更容易,一听就懂,不过有时候听,有时候懒得听。其实听或不听,问题倒不大,但如果修行也是三天打鱼、两天晒网,那是不行的。听法却不实践,无论多少年都不会有起色。

亲身实践不同于研习经典,后者只要死记硬背便能通过考试来晋级。可是,实践无法透过思维分析来进行,死记硬背也不行,必须依靠观察和“看到”!看到什么?看到“真实法”。

2021年5月1日

“真实法”并不是所思所想的内容,因为所思所想的内容没有境界,它被称为概念法,是想像和构建出来的,所以归为概念法。包括想到身体不净、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只要其中夹杂思维,就表示尚未契入毗钵舍那。

毗钵舍那必须看到境界,而且只看境界也无法生起毗钵舍那智慧。若想生起毗波钵舍那的智慧,必须看到“真实法”的实相。所谓“真实法”,此处仅限于色法和名法。因为除了色法和名法,“真实法”还包括涅槃,但因为凡夫看不到涅槃,所以无需关注它,只关注色法和名法即可。持续地观察色法与名法,直到看见三法印:三法印即是实相。

色法与名法是真实存在的,而所想的内容属于概念,并不真实存在。我们应该观察真实存在的现象(即,色法和名法),但一定要观察直到洞悉名色的实相——即,三法印。换句话说,真正需要看见的是名法和色法的三法印。

色法是什么呢?最简单的色法是身体物质。但事实上,真正的色法称为“四大”: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风大。“四大”是真正的色法,此外都是仰赖这些真正的色法来构建出其它色法。比如,站的色、走的色、坐的色、卧的色,就是仰赖于物质元素聚合起来,仰赖于“四大”聚合成为行住坐卧的身体。不过,行住坐卧的色还不是真正的色法。真正的色法是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风大。

地大、水大、火大、风大可以有两种注解:一是经藏的注解,二是阿毗达摩(论藏)的注解。经藏的注解非常重要,论藏的注解则属于专业版。经由听闻阿毗达摩(论藏)而证道果的人有多少?不知道。但经由听闻经藏而证道果的人不计其数。

翻阅三藏就会发现:佛陀所教导的内容主要汇集在经藏和律藏中,阿毗达摩(论藏)不是教人类,而是教天神的,而后,通过舍利弗尊者的拓展和延伸,再传授给自己的弟子。

大部分人都是听闻经藏而证的道与果,从憍陈如尊者听闻《初转法轮经》开始,之后五比丘听闻《无我相经》而证阿罗汉果,这些全在经藏中,并不在论藏内。拜火教的迦叶三兄弟及其千位弟子们所听闻的《燃烧经》也在经藏里,所以别轻视经藏。即便你学习阿毗达摩(论藏),也别因此小瞧经藏,因为听闻经藏而证果者是不可计数的。

2021年5月1日

如果从经藏的角度来审视色法:哪些属于地大?可视的坚硬部分,比如毛、发、齿、甲、皮、肉、筋、骨,这些属于地大;血液、脓水、唾液、鼻涕等属于水大。地大、水大属于主要成分,也有辅助成分。譬如火大,与地大和水大一起运作。火大的职责是什么呢?是使身体温暖、消化食物、让身体衰老,这些都靠火大在燃烧;还有风大、气息,呼气、吸气、胃肠里的气体等。这是按照经藏来解释,至于阿毗达摩(论藏)的注解就复杂了。

语言描述它们其实不难,死记硬背就可以,但是很难直接看见它们。比如一根头发就包含全部的地、水、火、风,而不是经藏描述的只是地大而已,那是经藏的注解。一根头发就包含地、水、火、风,试问能有几人看见呢?

所以别瞧不起经藏。如果要观察身体,就观察头发、毛发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不是我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现象,一再这样观察,身体并不是珍宝。有些人不擅长观四大,还有些人(比如隆波)是不喜欢观四大,觉得观四大稍嫌单调,不如观心那么精彩纷呈。还有什么现象的精彩纷呈能跟心平分秋色呢?没有。

四大就在这里,不会消失到哪里,一旦死去就还给了世间;心却可以跨越生死、不断延续。心更为细腻与深邃,学习观心之后就会觉得它是五彩缤纷的,不过也取决于每个人的根器和秉性。

有些人观察头发、毛发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,看到身体不是我,能观察头发、毛发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的心也不是我,于是就见法了;或是观到放下身体,不停地照见身体乃四大聚合,毫无意义,观身的心也找不到实质意义,于是就放下了,既放下身也放下了心,于是抵达苦的终点,这也是可以的,它取决于根器和秉性,擅长什么就选什么。

隆波本人不喜欢观身,但你们要选择观身也是可以的,隆波教导弟子观身的例子很多。至于观心,要怎么观呢?观心并不是去思维心,也不是猜测现在自己的心是苦是乐、是好是坏?而是要看到境界。

2021年5月1日

“心”这个现象是不会孤立生起的,它必定和众多的“真实法”同步生起。心本身只是天然的感知,心的自然特性就是感知所缘。至于是苦是乐、是好是坏?取决于每一刹那与心同步生起的其他“真实法”,与心同步生起的现象称为“心所”。越听越复杂了!有心,还有心所,都属于名法,而色身属于色法。

名法是由“心”和“心所”组成的。比如,乐受、苦受属于心所,苦受和乐受本身不是心,而是和心同步生起的现象。有些心是快乐的,有些心是苦的,有些是不苦不乐的舍受;乐受、苦受、舍受是和心同步生起的现象,属于“心所”;这些“心所”让每一颗心的面目有所不同。

快乐的心是一种情形,痛苦的心是另一种情形,不苦不乐的心又是一种情形。心本身是无法直接被看到的,因为心的自然特性是感知,无形无相,根本看不到,空空如也。

心本身是空荡、通透的,心本身是清明的,它之所以发生变化而让我们知道这颗心和那颗心是不同的,乃是依靠与心同步生起的心所。比如,这颗心有快乐,是因为有与心同步生起的“快乐”的心所,它和“能知”一同生起,短瞬存在,旋即灭去。

如果毫无凭借而想看到心的生灭,那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它无形无相,只能经由“心所”而被看到:一旦快乐生起,快乐的心也同步生起;快乐灭去,快乐的心也同时灭去,“心”和“心所”是同生同灭的。

观心乃是透过观察“心所”来实现的。我们看到此念心和彼念心的不同,是因为刚才的心是快乐的,现在是带舍受的心;或者刚才是有苦的心,现在生起了另一颗心,有苦的心灭去,因为苦灭去了,生起了带有舍受的心,或者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的心。因此,观察“心”和“心所”,让我们得以开发智慧。

2021年5月1日

隆波以前也是一头雾水,隆布敦长老教导隆波去观心,隆波很发懵,于是修习禅定,专注地盯着心,死死抓住“能知”:静止、空、光明。隆布敦长老看到以后棒喝隆波:你修错了!心的自然状态就是左思右想、演绎造作,你却将它改装到不思不想、不演绎造作,只有如如不动、空空如也的一种状态。心一直处于那种状态,便无法看到心的变化。因此,直接观心会看不到三法印,心一直处在空、光明的状态。

所以,梵天会产生邪见,误以为心是恒常的。因为梵天生起的心是单一类型的心,在漫长的时间里反反复复生起。比如,快乐的心一直那么快乐,万年、十万年、百万年都维持那样的状态。时间一久,梵天便生起邪见:误以为这心是恒常的,于是变成邪见。

透过“心所”来观心的生灭,就会看到心一直处在生灭状态,是无常的;心无法长时间处在某一状态,是谓苦法印——被逼迫着要离散,快乐的心被逼迫着要消失,维持时间并不久,苦的心也是被逼迫着要消失,维持时间同样不久;无论心有快乐还是痛苦,快乐要生起还是灭去,选择不了,这称为看到“无我”。

我们应该观察“心”和“心所”的共同运作,不用训练去观心本身,因为压根找不到,来无影去无踪,我们好好训练观察“心所”即可。

如何观察呢?不是用肉眼去看。因为所有的心所都是名法,是无形无相的,但各有风格、症状与表现方式:比如各种感觉。所谓观察心和心所,是去知道感觉、以感觉知道。比如,快乐的感觉生起,我们知道当下快乐的感觉生起;痛苦的感觉生起,就知道痛苦的感觉生起。

我们怎么知道“有乐、有苦”呢?是以感觉知道的,所用的是感觉。现在感觉快乐、现在感觉痛苦,现在感觉不苦不乐,这是以感觉在知道。名法是透过感觉来知道的,心是能知、是感知者,属于“能观”,去感知心所——快乐生起,知道;快乐消失,知道;痛苦生起,知道;痛苦消失,也知道;不苦不乐生起,知道;不苦不乐消失,也知道。训练去观察、去感觉:现在快乐,知道有快乐;现在痛苦,知道有痛苦;现在不苦不乐,知道不苦不乐。训练去观心所、观名法,就这么简单。

“心所”并不限于苦、乐、不苦不乐,它们只是心所的一个系列,称为受蕴;我们先不管想蕴,因为很难观察;而可供观察的行蕴却非常多,行蕴就是造作好、坏、不好不坏,各种造作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生气是常常出现的现象,我们不用问自己现在生气了还是没生气?我们只是感觉正在生气,或者生气已经消失,慢慢地轻松去知道,不用想太多。对“心所”或名法的观察,与思维毫不相干,思维以后反而找不到;我们应该用感觉(去观)。

现在感觉生气,知道正在生气;现在感觉贪婪、爱恋、渴望,如其本来地知道,如其呈现的样子去知道。不断地训练这样去知道,就会认识名法的“真实法”。快乐生起,知道;苦生起,知道。常常地知道,接下来就会牢牢记住。当快乐生起的瞬间,觉性及时捕捉到快乐生起了;痛苦生起时,觉性也及时捕捉到;或者生气了,觉性还是及时知道。训练这样观察境界,别用肉眼去看,要用感觉去知道。

心情舒坦,知道心情舒坦;心情郁闷,知道心情郁闷。用感觉就会看到自己的感觉整天在变,并不恒常,那时候已经契入毗钵舍那了。

2021年5月1日

首先要看到名法的境界,不是用肉眼去看,而是以感觉去“看”,以心来知道,心是“能知”。我们要去感觉——生气了,知道它生气了;不生气了,知道它不生气了;看到贪欲生起,贪欲灭去;散乱生起,散乱灭去。训练去观所有的境界……“观”这个词并不准确,其实是感觉,感觉到所有正在呈现的或刚灭去的“热腾腾”的境界,这并不难。

隆波在修行的早期去读阿毗达摩(论藏),那时修行已经不错了,隆布敦长老保证说:“修行正确了。”可是,读阿毗达摩还是一头雾水。里面讲到的胜义谛、真实法,究竟是怎样的呢?某日收听广播,具体内容记不清了,只记得里面简单的说明:生气,就属于真实法。当隆波听到“生气属于真实法”时,豁然开朗,明白到作为名法的真实法是怎么回事。

贪嗔痴之类的现象是怎么知道的呢?所有与心同步生起的现象,称为心所。与苦、乐、不苦不乐是同样的,贪嗔痴也是与心同步生起的,与心同步生起的现象还有很多,统称为心所,共有52种。

在52种心所里,感受是其中1种,感受又分成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;再有一个想蕴,加起来就是2种;另外还有50种“心所”,称为行蕴。因此,“心所“绝大部分是行蕴——心的造作。心会造作好、造作坏、造作不好不坏;既可造作善,也可造作不善;还可造作非善非不善;既能造作与善同步生起的法,也能造作与不善同步生起的法……花样百出、层出不穷。

我们无需认全50种“心所”,因为我们不一定全都具备。比如,我们无法进入禅那,更无法进入无色界定,因此可以排除“心所”中关于色界、无色界的部分。我们认识的是欲界心所,要逐步观察它们:嗔心、贪心、痴心、散乱心、萎靡的心……或是具备信仰、精进、觉性(正念)、智慧的心,这是善心的一组;禅定既可以生起于善心,也可以生起于不善心,禅定可生起在每一类心,时好时坏;与不善心所同步生起时,它就参与进来一起工作,令那一念心变坏……

2021年5月1日

心伴有“心所”时,不是一次只有一个“心所”,而是每一个心识刹那同步生起很多“心所”,聚集的“心所”是不可计数的,它们协同运作。但是大家不用担心,只要简简单单按照佛陀在经藏里教导的那样观察即可。如果按照阿毗达摩(论藏)来实践,头可就大了,应付考试还凑合,却难以战胜烦恼。

那么,我们要怎么按照经藏观心呢?佛教开示得非常清楚:诸比丘,心有贪,知道有贪;心无贪,知道无贪……就这样简单地观察,没有什么难度。诸比丘,心有嗔,知道有嗔;心无嗔,知道无嗔……

如何知道“心有嗔”呢?用感觉去知道。正在生气,去感觉,当下生气消了,去感觉,以感觉去知道。佛陀使用的词是“知道”,心贪,知道有贪,要去知道,而不是去分析。开发智慧要去知道、去感觉,不停地知道境界,接下来境界会自行演示三法印。

心有快乐生起后,夹杂着贪,我们会看到当下心有贪(属于不善),而且是快乐的。心有贪时,有时是快乐的,因此,心有快乐并不一定都是善的,也可能属于不善心。

心有信仰想要听闻佛法,愉悦地听法,心是快乐的,属于善心,与其他属于善的“心所”(比如,信仰、精进、觉性)同步生起,我们都要及时去知道。

2021年5月1日

大家在训练观察时,无需像隆波讲得那么细致。随着深入修行,自然就会越来越细地知道每一颗心包含了极多“心所”。但在刚开始,简单点,按照佛陀的教导:心贪,知道有贪,心无贪,知道无贪;心有嗔,知道有嗔,心无嗔,知道无嗔;心有痴,知道有痴,心无痴(没有迷失),知道无痴;觉知自己,知道心觉知自己;心迷失、忘了自己,知道心迷失了……训练时就这么简单,不用去观这一刻有哪些心所?就连舍利弗尊者也数不清全部心所,以他的智慧都无法数清“非想非非想”的“心所”,必须仰赖佛陀的智慧,因为太精细了,舍利弗尊者只能数出其中一部分。而我们和舍利弗尊者之间根本不具可比性,所以不用太贪心!

就按照佛陀的教导,从简入手:心散乱,知道心散乱;心萎靡不振,知道心萎靡不振……容易观察的心有8类:有贪、无贪,已经两种了;有嗔、无嗔、有痴、无痴、散乱、萎靡,共8种;还剩下8种属于能入定者的:心有近行定、无近行定、有安止定、无安止定,难度增加了,我们不用尝试,只需要观察我们真正具备的部分。

我们这代人不太具备什么禅定功夫,所以只是去看开始的8类心即可。慢慢观察,以感觉去知道:生气,知道生气;贪,知道贪,迷失,知道迷失;不生气,知道不生气;刚才贪,现在不贪了;刚才生气,现在不生气了……就这样观察。贪嗔痴先生起,再生起觉知,然后生起不贪、不嗔、不痴来代替,它们都是成对生起的。

心生气了,一旦觉知到,生气灭去,取而代之是觉知的心,它是成对的。学法的时候要成对学习,只学一对就够了,选其中时常生起的一对来学即可。有些人心平气和,很少生气,就算被骂,也不起波澜,整天笑眯眯的,这类人就别透过观嗔来修行了,因为根本没有可观的。

嗔心重可以观生气,动不动就生气,动不动就生气,一会儿就烦,一会儿又烦了,这么观察很快就会看到真实法:心和生气同步生、灭,然后生起新境界——不生气,有觉知;无嗔也是一种境界,一旦觉性生起,嗔心就灭去,取而代之的是生起无嗔。就这样不断地观察体会千次、万次、十万次、百万次……究竟需要多少次?取决于各自根器。

如果根器上乘尤其慧根犀利,不用观察很多就会明白,心将领悟及照见——凡生起的,必然灭去。他们不是看到贪生、贪灭,而是洞见一切都是生了即灭。

2021年5月1日

修行必须看到境界。透过真正的色法来观色的真实法,有些色法是透过心来感知的。比如,移动的色法。我们闭着眼睛,色在动,知道,这是以心在知道;但色法的四大是很难观察的,地大、火大、风大,是以身体的接触而感知的,水大是透过心来感觉,这是从阿毗达摩(论藏)的角度来说。如果从经藏的角度,我们可以看见、感到嘴里的唾液,它是可被感知的。经藏与阿毗达摩(论藏)完全是两个角度,我们自己应该量力而行。

量力而行是指,按照经藏的角度,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能观察到它。如果非要按照阿毗达摩(论藏)的角度去观察,难度就会很高。比如,一根头发包含了全部地水火风,那需要足够的觉性、禅定、智慧才能看到,我们只去观察那些佛陀在经藏教导的现象就够了。

大部分体证道、果、涅槃的行者都是基于经藏的研习。有些经是佛陀直接宣讲的,有些是弟子从佛陀那里听到的,还有些是弟子们自己亲证的,然后在结集时讲出来,经所有的阿罗汉圣者肯定通过。三藏之中有许多法义是阿罗汉圣者讲的,经由共同结集的阿罗汉圣者一致表决认可。但是,后世却有连初果都不是的人,到处宣称“三藏里的阿罗汉们是不可信的”!这些是多余之举……简直是以萤光去照满月,太不自量力啦!

我们的研习范围并不仅限于佛陀的开示,里面汇编的圣弟子的教导全都非常殊胜!事实上,整个三藏都不是佛陀的口述,而是经典结集时依靠弟子的记忆汇编而成。三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汇编的,有些是源于聆听佛陀的开示,有些是源于聆听其他弟子的开示,有些是源于自证,然后得到与会代表一致通过,于是内容就出现在三藏里。

2021年5月1日

大家要逐步地、简单地学习,不用太复杂。观察地水火风,就直接去观地大有什么?头发、毛发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、肌肉、筋腱、骨头,至于骨髓,看不见,只能想象,那就不必去观,只选择能看到的东西。知道身体里水大有什么吗?一会儿解小便,一会儿流口水,对吗?刀划破了会流血。水大有血液、脓水、小便等。这些是水大,观察下去……

之所以称为(四)大,是因为它们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。谁认为小便是自己?如果这样认为,应该立刻去看精神科医生。大便属于什么?地大,因为硬硬的。有人说不一定,拉肚子呢?这是抬杠!流体也会很快变硬的。

观“四大”时,我们真能看到的就是这些,要看到它不是人,不是众生,不是我,不是他。谁觉得头发是自己?头发长在头上时,我们会感觉是自己,对吗?一旦剪下、刮掉或脱落,就不是“我”了。没有人认为头发是人、众生、我、他,否则就是精神出问题了。

看到了吗?法是如此简单!谁否定法,谁就是睁眼说瞎话。法是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!牙齿是人、是众生、是我、是他吗?牙齿一旦被拔下来,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、不是他。观下去,头发、体毛、指甲、牙齿、皮肤,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、不是他,如此不断地观察,起先可以思维,接下去就会直接感觉到。

看到了吗?最后还是要来到“感觉”,感觉到“四大”,感觉到地水火风等元素,清楚知道它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、不是他,以觉性感知,以智慧了知,接下来再不是透过身体来知道了。起先,知道坚硬者是地大,我们知道、知道,一旦觉性和智慧真正生起,就会以心知道,以心洞悉实相:地、水、火、风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、不是他。或者以觉性和智慧洞悉实相:全部的“心所”和“心”生、住、灭,属于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现象,不是人、不是众生、不是我、不是他。

比如,生气了,看到生气的生、住、灭,而不会看到生气是人、是众生、是我、是他。慢慢地观察和生气同步生起的心,它短暂生起,一旦生气灭去,生气的心同时灭去,它们同步生灭。生气的心和生气是同步生灭的,贪婪的心和贪婪是同步生灭的,不停地观察体会。

十一

2021年5月1日

透过生灭的“心所”来观,由于“心所”具备极多的独特个性,让我们知道它们每一个都是彼此不同的,然而心只有一个特性,即:感知所缘。因此,如果直接去观察心本身,就会发现这里是心,那里也是心,无法区分它们,所以我们要依靠“心所”。

首先,训练去观察境界,看见实际存在的现象。一再重复,就会看到“没有人、没有众生、没有我、没有他”的实相,多去训练,直至娴熟。

假如我们自卑、失恋、难过,如果懂得观察,就会看到自卑、伤心、难过并不是“我”,而是“心所”,仅仅是一种生起的感觉。一旦看到就会灭去,心于是保持中立,接下来,一旦被识破的感觉生起,心不再满意或不满意,心保持中立。不停地训练,最终心契入中立,快乐生起,心保持中立,不迷失于满意;痛苦生起,心保持中立,不迷失于不满意;善法生起,心保持中立,不迷失于满意;贪嗔痴等不善法生起,心也保持中立,没有不满意。摆脱了满意和不满意的心,不会再起伏,而会“空”,道与果就在那时生起,心将集中起来而见法。

见法只发生在禅那(四禅八定)之中,然而大家无需为无法入定而担心!我们只要不断地培养觉性、开发智慧,不停地去观所有境界的生灭,到了足够的一点,心将自行入禅那,圣道和圣果也自行生起。没有人可以指挥心去体证道与果。当戒、定、慧圆满,圣道和圣果将会自行生起。

十二

2021年5月1日

大家要日复一日去训练!比如,现在必须在家办公,待厌了,想出去玩,换下环境,去不了,不方便,闷闷不乐。如果及时知道闷闷不乐,就会看到闷闷不乐与心是不同的部分,心是能知,闷闷不乐是和心同步生起的心所,一旦及时知道,闷闷不乐的心就灭去,取而代之的是生起愉悦的心。

因此,在必须居家隔离时,我们有一个与自己相处的良机,可以多去认识和了解自己。有些行业无法在家办公,比如丧葬业,人死了,他们无法推说:“对不起,现在居家办公!”可是僧人可以。接下来,人死的时候,僧人能以网络视频的方式来诵经超度,不久以后也许发展到这个程度吧。然后呢?如果一连念诵好几天,僧人就开始玩花样了,来个直播回放,然后自己去睡大觉。有些行业可以居家办公,有些不行。不管怎样,善用现在独处的机会,别沉醉于厌烦!不管怎样,反正都必须独处,多去探究自己才可以获得贴身的宝贝。

好啦,今天讲了40分钟,差不多了。

寺庙仍未允许居士来听法,借此机会通知所有人:寺庙仍未开放,但也没有禁止居士供僧,转交给寺庙工作人员即可,他们自会处理。我们必须遵守防疫政策来共度难关,无论如何要心意坚定、共克时艰。苦已经发生了,要会忍耐而非抱怨。(请)遵守防疫规定,共度难关!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