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7月8日
安般念有数种形式:第一种形式是聚焦于呼吸本身,直至呼吸停止乃至变成光明,这称为“遍作相”;一旦变成光明,则称为“取相”;最终可以把玩光明,令其扩大与缩小,称之为“似相”——至此,称之为“近行定”。
心系光明,称之为“寻”;心与光明打成一片,称之为“伺”;生起喜、乐、一心——不再飘往别处,便进入初禅。但这条路并不是为修习四念处而设置的,它只是一条训练禅定、宁静或是导向产生神通的路。
如果只是觉知呼吸本身,这是风遍;如果觉知鼻孔,这是空遍;最终变成光明再去观光明,直到可以把玩光明,这又是遍禅。
所有的“十遍禅”最终都会变成光明,而后心会入定——但这仅仅只是为了获得休息,并不是为了修习四念处。
为导向修习四念处的安般念是——
以安住成为观者的心来观身体呼吸,
看着身体在呼吸,
心安住为观者,
不断地这样训练,
就会开始看见身体是一部分,
心是另一部分,
(身与心)开始分离,
进而看见
身是无常的、苦的与无我的;
作为观者的心也是无常的、苦的与无我的。
有觉性地看见身体在呼吸,称之为修习身念处,心是观者,持续深入下去,心就会快乐起来,并有觉性地去知道快乐生起了。呼气而有快乐,知道;吸气而有快乐,知道;心安住作为知者与观者——这称为修习受念处。
如果正确地修习安般念禅定,就会看见“念处”。佛陀的措辞极为精准,所使用的是“安般念禅定”一词,这是源于修习安般念的禅定,而且是正确的禅定,并不是外道隐士那种一味导向光明的禅定。
心一旦快乐,就会看见“满意”在趁虚而入;心快乐了,就会生起满意感,而后要有觉性去及时知道那个“满意”,“有觉性及时知道满意”——这是在修习心念处,及时去知道心的造作,时而造作好,时而造作坏,对快乐产生喜欢——是在造作“贪”,随着深入训练,我们将会进一步看见:无论是名法或色法,它们都不是“我”——正在呼吸的身体、苦乐的感觉、烦恼习气等等都不是“我”。
比如满意生起,那是因为有烦恼习气,而它们并不是“我”,作为知者的心也不是“我”,如此,修行就已经提升至法念处——既有色法,也有名法。
因此,我们在呼吸时,若有觉性不断地去觉知“呼吸”,便能够圆满四念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