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从安般念契入至念处的修习?

2017年1月7日

那么是如何从安般念——呼气,觉知自己;吸气,觉知自己——契入至念处的修习呢?比如我们此刻正在呼吸,感觉到了吗? 别聚焦于呼吸上,而是轻松地感觉全身,然后观照身体呼吸,看见身体呼气、身体吸气,心作为观者,这样练习,我们正是在修习身念处。

起步阶段,发展觉性。最终阶段,收获智慧,照见——呼吸的身体呈现无常、苦、无我;心——身体的观察者,也呈现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
因此,假如我们从修习安般念起步,呼气,觉知,吸气,觉知,看着身体呼吸,有觉性地觉知身体,这就是在修习身念处;我们在感觉身体的时候,有时候,苦、乐的感觉也会生起,坐着坐着就会发痒,感觉到了吗?痒了会怎么做呢?便会去抓痒。我们并不知道,自己就像是猴子投生的,一直动来动去,抓耳挠腮,或者挠下巴。始终不停地动来动去,却始终视而不见,因为并没有在修习身念处。

如果修习身念处,就会看见色法在工作,心是观者,就会看见生起于身体的感受——感受生起了,看见;感受消失了,也看见。在起步阶段,只能看见感受的“生起”,还来不及看到其“灭去”,就已经转移到别处了。

有时感受生起于心,比如静坐观呼吸,难受的感觉在心中生起,例如觉得烦躁不安,这时候嗔心就趁虚而入,心就苦起来。有时静坐观呼吸,心宁静了,快乐在心中生起。有时观呼吸,观着观着,心走神了,走神去想入非非,可以得到快乐吗?可以。

快乐是很奇怪的,它不同于痛苦,痛苦只能生起于不善心,而快乐既能生起于善心,也能生起于不善心。因此,如果快乐生起之后沉醉于其中,就已经是不善心了,因为贪欲生起了,贪与痴是同步生起的。所以观呼吸的时刻,心有快乐了,要知道;心有痛苦了,也要知道;心感到不苦不乐,也要知道。不断地训练下去,这就是在修习受念处。

观照感受,我们会看见什么呢? 看见感受不是身,感受也不是心,它是另一种自行运作的境界或状态,自行生灭,持续不断的变化。一旦感受产生,心就会开始工作。比如,快乐生起了,贪欲就会趁虚而入。例如,静坐禅修之后,有快乐生起,就会对快乐生起满意,这时贪欲已经潜入进来;或者静坐时,心不宁静,观照呼吸以后,感到心烦意乱,那一刻,嗔心已经掺杂进来。

因此,乐受或者悦受生起的时候,“乐受”是指身体方面的快乐,“悦受”是指心方面的快乐,名称所指的并不完全相同,我们喜欢笼统地称之为“快乐”,乐受或悦受生起之后,觉性如果未能及时跟上,心迷失且沉醉于所缘,贪欲就会潜入进来。

如果是身体的苦受或心的忧受生起,统称为“痛苦”,就是身苦与心苦,以专业术语来说,身体方面的痛苦称为“苦受”,心方面的痛苦称为“忧受”。一旦苦受生起,嗔心就会潜入进来。不舒服的时候,容易烦闷吗?饥饿时,或是特别热的时候,很容易发脾气吧。苦受生起时,嗔心就容易趁虚而入。

我们及时地觉知呼吸,当心中有快乐生起, 看见贪欲潜入进来,当我们看见贪、嗔、痴的时候,已经提升至修习“心念处”了,这是提升至第三种念处,而不是第三级,因为不同的念处全都处于同一层面。

开始是观身呼吸,属于身念处;看见苦、乐于身、心中生起,属于受念处;看见善心或贪、嗔、痴生起,混杂进感受中,这属于心念处。

在那之后,我们就会看见:所有的境界或状态都呈现“无常、苦、无我”。

观身会看见:身体呈现“无常、苦、无我”。无我——正在呼吸的身体不是我,苦——正在呼吸的身体始终被苦逼迫着,无常——呼气然后吸气,吸气然后呼吸。

观受时会看见:苦、乐也是自行生起的,我们无法指挥它们,无法强制只拥有快乐,而且,苦、乐只是暂时存在,必然会消失,我们会看见——苦乐也呈现“三法印”。

观心时,会看见:善与不善也是自行生起,我们无法指挥它们,比如,心有嗔,是自行有嗔,心有贪,也是心自行有贪。

如果心想要让善法生起——拥有禅定的可不一定都是善心,禅定既可生起于善心,也可生起于不善心。拥有觉性的心,必然是善的。拥有智慧的心,肯定是善的。 它们也是自行生起的,想要命令觉性生起,是做不到的。想要指挥让智慧产生,也办不到。于是我们看见:身体、感受、心,全都呈现三法印,这已经提升至修习“法念处”了。

是真正地看见了法,照见了真相,并非仅仅看见色法与名法,而是洞见到蕴、界的真相!明白到——每一组蕴、每一类界,在运行的时候,都是有原因才会生起,没有原因,就会灭去(缘聚而生,缘散而灭),无法控制。这样不断地探究下去,称之为——我们在修习念处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