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2017年8月20日
禅修课程已经接近尾声,中国人离家许多天,就要回去了。隆波从整体来评估:中国人的禅修课程效果不错,颇有成效。大家在修行方面,觉性有所提升,禅定有所进步。接下来,去训练开发智慧,观身工作与观心工作,心是观者。
观身的动,包括行、住、坐、卧等等,不断去觉知。看身工作,心是观者;看到所有的感觉生起,心也是观者。比如,苦、乐的感觉,好、坏的感觉,贪、瞋、痴之类的现象,我们的心都不断觉知,并且及时觉知心自身的运作。
比如,快乐的感觉生起,心喜欢了,知道喜欢;痛苦的感觉生起,心不喜欢,知道不喜欢;心是善的,比如心宁静,诸如此类,觉得喜欢要知道喜欢;心有了烦恼习气,不喜欢,也要及时知道。因此,就是要常常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,越频繁越好。
佛教中的“好”,并不是指快乐、宁静、良善。好或不好取决于我们是否知道它。譬如,心的愉悦虽是善的,但倘若没有觉知,那就是“不好”;又比如我们的心正在生气,我们知道(心在)生气,心虽然是不善的,但是我们知其不善,这就很好。
所以,好与不好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地知道。如果能够觉知到身与心,就称之为“好”。因此,心里生起烦恼习气也可以,我们要常常地知道,接下来就会照见到:一切都是生起而后灭去,没有任何现象是永恒不变的。
正如隆波在上一讲开示到:隆波在被雨淋透之后,心担忧自己会感冒,当隆波看到了“担忧”,“担忧”就呈现生灭,于是心就可以开发智慧。
因此,我们要及时知道自己身心上(所呈现)的一切,修行不会超过这一范畴。能够觉知心,就去觉知心;觉知不了心,就去觉知身;若是连身也无法清楚地觉知,一团糟,就去修习宁静。
所以,最好每天都安排一段时间修习宁静,就像为自己的手机充电,不要等到电量耗尽才充电,那会充很久,我们应该时不时去充电。比如吃完午饭,若有空闲,我们或许可以去经行。经行也许只是走来走去,并不需要摆出修行的姿态给别人看,毫无必要。
隆波还在工作的时候,午饭以后就会走去附近的寺庙,走到寺庙门口合掌后便返回,其他什么也不做。别人问:“你去哪里了?”隆波回答:“去寺庙了。”对方便只是笑笑,心想:“哦,这小子喜欢去寺庙。”
但是如果我们说去经行了,就很麻烦,别人会对我们期望过高。比如,当我们不小心生气了——因为我们还不是阿罗汉,一不留神生气了的话,别人就会说:“你是怎么修行的,还在生气?”别人会因对我们期望过高而借机冷嘲热讽。
不知道中国人是否如此,反正泰国人喜欢对人冷嘲热讽。中文有“冷嘲热讽”这个词吗?哦,有!真厉害——见不得谁好,否则心就会痒痒的,心一痒就会跑到嘴巴这里(讲)。
因此,无须让别人知道我们在修行,只是自然地行、住、坐、卧,不需要摆造型,除非是在自己的地盘或在寺庙里,那里有专门的经行道。在寺庙经行是正常的,不会显得奇怪,那是没关系的。
可是我们如果让自己看起来异于常人,鹤立鸡群,就会给自己的生活平添许多麻烦,别人会对我们抱有过高的期望。
所以,我们要融入生活,修行在于心,谁会知道呢?打坐与经行只是修行的外壳。
真正的修行是:何时有觉性,何时就在修行;何时缺失觉性,何时就没有在修行。因此,觉性是最必不可少的。
觉性是及时知道身心的一举一动。不断地去知道,每天反复演练,很快就会厉害起来。
接下来作禅修报告,请住在寺庙的人先开始。
(二)
2017年8月20日
居士1:顶礼隆波!请您布置家庭作业。
隆波:昨天就已经布置了,继续用功。
别急着把话筒往下面传(第二个人原本准备把话筒往下传的)。
居士2:好的。
隆波:你的心不太有力量,感觉到了吗?
居士2:感觉到了。
隆波:嗯,那么去观呼吸,呼吸以后去觉知,或者不断进行“吸气念佛,呼气念陀”(的练习)。整天就是这样用功,宁静也随它,不宁静也随它。
居士2:好的。
隆波:心会慢慢有力量的。
居士2:好的。
隆波:下一个。
居士3:我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?
隆波:你别想太多,不需要过多的思考。不断地觉知当下的身心,修行不会超过这个范畴的。
居士4:昨天隆波指导我去观身。
隆波:嗯。
居士4:于是我就观身,自己走的时候,看见腿在移动。
隆波:嗯,感觉到了吗?腿不是“我”。
居士4:还没有感觉到。
隆波:那么就训练去感觉。
居士4:但有时害怕自己过于紧盯,于是刻意地去觉知其他点,这是错了吗?
隆波:害怕紧盯时,要先知道自己在害怕,是否更换(所缘)并没有关系。还有什么吗?要先及时地知道心。
下一位。
居士4:谢谢!
隆波:好,接下来有谁要作报告?
居士5:顶礼隆波。
隆波:声音真是响彻云霄。
居士5:我是第一次来泰国,想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你的修行不错,要不断地觉知,你已经修得很好了。
事实上,修行并没有什么难的,我们只是要不断地觉知自己,看见自己的身心,别忘了它们。大多数人习惯于忘记自己,有身忘记身,有心忘记心。我们不要忘记(身心),不断地觉知,常常忆起它们。
你已经训练得不错了,容光焕发。(居士5表现出很高兴的样子,)这个人容光焕发就知足了。
居士6:我第一次来参加禅修,想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你是非常喜欢想的人,心散乱得很厉害,因此要引导它不断地念诵“佛陀”,而后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
“佛陀、佛陀……”,心宁静了,知道;“佛陀、佛陀……”,心散乱了,也知道;否则它会想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内容。我们引导它不断地去想“佛陀”,然后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
居士7:我请教两点。第一点,请隆波看看我的修行是否正确;第二点,请隆波指导我接下来应该如何修行。
隆波:修行是对还是错,不必对此太过担心。无论怎样修行都会错的。一旦知道错了,它就会自行正确。
比如,观察自己的心,你的心是真的在觉知自己,可是这个知者太僵硬了,刻意觉知的力度太强,要让它更自然一点、更放松些。而且,观察到了吗?当它想什么时,会说“我想”——我想……我这样、我那样,感觉真的有个“我”似的,感到有“我”存在。如果你还感觉到有“我”在,就还不是初果须陀洹。
如果是初果须陀洹,就再也不会有个“我”(的感觉)存在,而会发现只有蕴与界,只有身和心,但它们都不是“我”。
你的训练基本可以,现在练习得也很好,继续用功。
邀请朋友修行也可以,但是要多多地听隆波的CD——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一起修行,但是要让他们也常常听隆波的CD。
居士8:我平时在固定形式的修行里,有时候太过于宁静,有时又很散乱与昏沉,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它宁静,知道它宁静;不喜欢宁静,知道不喜欢;它昏沉,知道昏沉;不喜欢昏沉,知道不喜欢,如此而已。如其本来地知道,不进去干预它们。
修行并不表示我们要把自己改造成好的、快乐的、宁静的。好或不好都可以,但是,好也知道,不好也知道;是苦是乐都可以,但是,苦也知道,乐也知道;宁静或散乱也都要不断地有觉性去知道。然后,所有一切——苦乐、好坏、宁静与散乱等等,就都会教导我们法,教导我们每一现象即生即灭。
比如,快乐生了就灭,痛苦生了就灭;善生了就灭,不善生了就灭。又比如,心昏沉了,我们观照它,不断地观照,昏沉很快就会消失,它不是永恒的——一会儿是极度昏沉,一会儿是轻微昏沉,一会儿昏沉又消失了,或是昏沉得特别严重,就干脆睡着了,等一下醒来重新觉知,不用吓一跳。
你现在训练得还是不错的,继续这样用功。
应该好好表扬一下组织中国禅修课程的法务组,很多人都领会了修行的原则,人数非常多。很好!说明教得对,同时翻译得也对。
居士9:我来这里学习以后,准备一切归零,从头开始。马上要回去了,请隆波看看我的修行是否正确。
隆波:是哪位?在哪里?请举一下手。此刻你在打压心,感觉到了吗?有在紧盯,心比实际的状况更静止。
你太打压自己了,要让心自然,让心动来动去,让心轻轻松松的,然后再觉知,别强迫心静止!
假如感到静止、憋闷了,感觉硬硬的,就说明你打压的力度太大。
要比此刻更加放松,以放松的心去觉知身体,以放松的心去觉知所有生灭变化的感觉。心一定要放松,你的心稍有一点苦闷。
居士9:我不会放松。
隆波:不会放松吗?不要努力去放松,越努力放松就会越发苦闷。
比如你刚刚笑了出来,感觉到了吗?那时心就是放松的。心放松的时候,我们并没有刻意;如果是刻意放松,它是不愿放松的,只会更加紧盯。因此,心感觉压抑了,要知道“压抑”;心想让它放松,要知道“想要”。就是这样不断地觉知当下,而后它会自行放松。
如果平白无故地指挥心去放松,它只会更加紧盯,那是无法做到的。没有谁可以做到,因为心是无我的——无法被指挥。
这位戴眼镜的居士还不错,现在训练得也不错,只是太过于认真了。别太认真,要玩儿一样地练习。
居士10:我很有福报,从隆波去中国指导的时侯就开始学法,感觉自己有进步。明天就要回国了,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已经进步了,要继续不断地训练觉性。比如,心有快乐知道;心有痛苦知道;心有挂碍也知道;有时担心未来,也不断地去知道。不断地观心工作。不错,很好。
(三)
2017年8月20日
隆波:这个人也不错。好的,请讲。
居士11:明天就要回去了,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你所修的已经对了。接下来觉性会更加密集而频繁地生起,身体发生了什么,心里出现了什么,心会自行知道。我们不断地觉知,而后就会看见一切即生即灭,无法被掌控。
你训练得不错,基本功很好。
指导老师教导弟子的能力还不错。弟子会让指导老师受到赞誉或批评。比如,有的老师自身很棒,修行正确,但其弟子来向隆波做禅修报告时,隆波会对指导老师说:“你是怎么指导弟子的?”会批评指导老师。
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很厉害,这说明指导老师很棒,对吗?
居士12:我在观呼吸或念经的时候无法修行,用对自己的整体感觉来修行是否可以?
隆波:如果不喜欢任何固定形式,就去觉知自己,但不要像此刻这样觉知。如果按你此刻这样觉知,心会不舒服,会有点压抑。觉知的时候可以觉知全身,去觉知,但要以放松、舒服的心去觉知。
如果你把心摆弄成此刻这样,并且以此觉知,这是不对的,心会感到憋闷与压抑。现在你的心比实际情况更加平静,感觉到了吗?还是你平常就是这样?
居士12:有时会自动契入这种状况,有时会比此刻更平静。
隆波:要更多地着重在“觉知自己”,自然地觉知自己。去找事情做,在家里扫地、洗衣服,诸如此类的,然后看着身体不断工作,那会比你去打坐更好。如果打坐,心会黏着于宁静。你的心随时准备好要黏着于静止和舒适,因此尽量去做事情,不断地动来动去。
隆波:(回过来对7号学员开示)有人习惯带领许多人来修行,这是无法改变的。如果那样做之后,自己的觉性也在随之不断提升,那便可行,因为每个人的根器与秉性不同。有些人曾经修学过菩萨道,想要带领很多人一起修行,这是无法阻止的。
隆波:请讲。
居士13:请隆波看看我的修行是否正确,是不是太紧了?
隆波:稍有一点点紧。不要太认真,要玩儿一样地用功。如果太紧就会感觉压抑与憋闷,会有苦。
我们修行是为了离苦,而不是为了增加苦。而且,你整天这样打压自己,太压抑了。要轻轻松松地修行。
居士14:顶礼隆波!
隆波:哦!你能够说泰语。
居士14:我的修行主要是以经行为主,每天大概经行半小时,然后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觉知,有时没有觉知。我想知道自己的修行是否还可以,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?
隆波:已经很好了,想要知道如何更上一层楼,就问问你旁边那位擅长经行的人。她所获得的成果就是缘于经行,但是她现在腿疼,走路不太方便了。
居士14:隆波……
隆波:还没有结束吗?
居士14:想请您指导我的妈妈,她从未修行过。
隆波:你的妈妈来了吗?
居士14:她就坐在这里。
隆波:从未修行过吗?
居士14:是的。
隆波:把隆波的CD拿回去常常听,很快就会修行的。
居士14:不用在固定形式里用功吗?
隆波:不用立刻去强迫她那样做,否则她会心有余悸,就再也不想修行了。
居士14:谢谢。
隆波:要不断地听CD,听CD之后学会修行的人到处都是,数量很多。
但是听CD必须要有小窍门,比如有些人开车送孩子上学,一上车就打开隆波的CD,并没有刻意让孩子听,而是专门播给自己听的。一边开车,一边一本正经地听,而孩子坐在车上东看看、西瞧瞧,隆波的声音也听了进去。接着,妈妈突然被人超车,生起了瞋心,盯着那个超车的人,于是孩子提醒道:“妈妈,你生气了,知道吗?”
因此,隆波的CD神通广大,去打开给你妈妈听(笑)。
居士15:我去年来参加过禅修,我想知道自己是否在开发智慧或修行毗钵舍那了,还是自己想象的。
隆波:你自己不知道吗?看见感觉自行来去了吗?自己的感觉生起而后消失,看见过吗?如果已经看见了,那就是毗钵舍那;但如果看见什么都自语道:“唉,这是无常、苦、无我。”那就不是毗钵舍那,而是想象与思维。
我们如果看见了境界,比如看见生气生起而后消失,看见心跑去想了,及时知道以后就停下来了,诸如此类的,就是照见了生灭,就是在修习毗钵舍那。没有人是一直在修习毗钵舍那的。我们练习的时候,有时心在修习奢摩他——就只是觉知自己而已;有时心看见了三法印(无常、苦、无我),那就是毗钵舍那。
没有任何人自始至终在修习毗钵舍那,而是时不时地修习,某些片刻没有看见三法印,只是看见身与心。仅仅只是看见身与心,这是奢摩他;如果看见身不是“我”,身体正在被苦逼迫,看见心始终处于变化之中——是无常的,心变来变去,无法被强迫,这样称之为修习毗钵舍那。所以,没有人是始终在修习毗钵舍那的,心会不时地切换去修习奢摩他。但有时在观生灭时,心会迷失去想入非非,这不是奢摩他,而是彻底迷失,这根本就行不通。
今天隆波的主治医师跟隆波约好上门看诊。医生非常仁慈,隆波不用去医院,医生每两个月上门来看诊一次,因为隆波需要每两个月去医院拿一次药。医生来了吗?还没有。
好,请讲。
居士16:请尊者指导。
隆波:观察到了吗?当下的你在打压心。嗯,别打压它。它散乱,就知道它散乱,不用强迫它宁静,轻轻松松地觉知。
比如,当下心偷偷地去想了,知道吗?心跑去想了,知道它跑去想了,如此而已。不用关注它想的内容,只是及时知道它跑去想了。
给你的家庭作业是:从今往后,在心跑去想的时候,要快一点知道。心跑去想了,知道;心跑去想了,知道。不要禁止心去想。
居士17:请隆波指导,我的修行要如何才能提升?
隆波:还没见到隆波时,你的修行很好。一旦见到了隆波,比如此刻,你就在紧盯。紧盯是因为害怕它们运作,害怕会散乱之类的,于是才去紧盯和打压。
别打压它们,如果打压了,心会憋闷。要以轻轻松松的心去及时知道,比如当下,心跑去想了,知道吗?就是这样知道。心跑去想了,轻轻松松地知道,不用强迫它必须宁静。
隆波把脸做给你看,你现在是这样的(隆波演示)。看见了吗?你在笑的时候是这样的(隆波演示)。脸在笑,但心是僵硬、静止的,这样并不好。需要勇敢些,放下它,放任心回复自然的状态,然后就会看见:事实上,我们掌控不了心;事实上,此心始终在变化不已。去观照那些变化的感觉。
你的修行是对的,修得不错,只是在与隆波互动的时刻非常紧张,于是就紧盯了。
居士17:我的问题是:如果不训练奢摩他,心会没有力量,但是训练了奢摩他,心又会黏着于宁静。
隆波:嗯,奢摩他并不是必须让心宁静,我们也许只是呼气、吸气而后不断去觉知,接着去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念诵佛陀也行,观呼吸也可以。
比如,呼气、吸气,心有快乐,我们知道;呼吸,心有痛苦,也知道;呼吸后,心散乱,知道;呼吸后,心宁静,也知道。
观呼吸,不是强迫心去宁静,而是呼吸后及时知道心。呼吸之后知道心在散乱,这样就不错;呼吸之后,知道心很宁静,这样也不错。不断地呼吸,并且及时知道心,然后就会得到好的禅定,不会苦闷。
你之所以苦闷,是由于观呼吸以后想让心宁静,于是跳进去强迫心宁静,这就会苦闷不已。因此,今后呼吸了,及时知道心。心宁静,知道;心散乱,也知道,轻轻松松的。
居士18:我通过网络听隆波的法谈已经三年了,请隆波开示。
隆波:已经修对了,要不断地觉知自己,别强迫它静止。比如,当下这一刻,你就过于打压了,心太过于宁静。要使用平常而普通的心,以平常心去觉知身体;以平常而普通的心去觉知所有的感觉……
比如当下心跑去想了,就这样及时知道,轻松而舒服地觉知。心跑去想,我们觉知,不断地觉知,就会看见心可以自行运作。
一旦看见心自行运作,就会明白(心)不是“我”,它可以自行运作,进而法(的领悟)就会进步,你已经训练得不错了。
居士19:我去年曾经得到隆波的指导,觉得觉性进步了,禅定也进步了。请隆波指出我的缺点。
隆波:还有一点紧盯的成分残留着,这就是你的缺点——仍在紧盯,禅定必须自然。
整体而言修行进步了,是正确的——觉性能够更快地生起,心与自己在一起的频率增多起来,这是正确的。
居士19:感恩隆波。
隆波:时间还没到,可是隆波已经精疲力尽,身体还在恢复中,现在只能到这个程度了。其余的中国人去向隆波指定的老师请教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