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心即佛

2018年6月16日

佛陀教导说:
对于苦,要“知道”。
彻知到“苦”以后,
便会汇聚于“知者之心”,
接下来就会发生——
放下知者,
即心放下“知者之心”。

“知者之心”有其特征:
它是颗状的、粒状的(范围),
仍有处所可以驻足:
有来有往、有生有灭、有所造作。

“知者之心”仍是有所造作的,
造作什么呢?
造作好,而不是造作恶。

何时心彻见了“知者之心”,
它就会放下。
“知者之心”便灰飞烟灭,
取而代之生起的是:
纯净的“知元素”。

大乘佛教或是禅宗认为:
纯净无染的知元素,即是佛性,
此佛性人皆有之,本自圆成。

只不过它是被烦恼、被漏烦恼、
被无明所包裹着。

如上所言的人,
如果不是在凭空想像,
那么就是真的有所亲见。

同样地亲见到:
心正被漏烦恼所包覆的状态。

以及亲见到:
那个包覆的外壳分崩离析,
于是心变成了无边无际的心,
不再是“颗”与“粒”。

心无处可安,
无来无去,渗透在万物中,
弥漫于宇宙,无处不在,
无须来亦无须去。

如果对此想要了解更多,
可以查阅相关书籍,
黄檗禅师的《传心法要》
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。

隆布敦长老也曾有选择地拿来教导,
书名是《即心即佛》。

《即心即佛》的开篇,
就是黄檗禅师的开示。

隆布敦长老的教导
为何与黄檗禅师的相似呢?
因为长老说:
黄檗禅师的表述非常到位。

长老修行以后的领悟
与黄檗禅师的教导如出一辙。

既然黄檗禅师的阐述非常到位,
长老就借来一用了。

这并不是长老在照本宣科,
而是因为长老洞悉到了真相,
这才取用的。

早在阅读黄檗禅师的著作之前,
隆布敦长老就已经开示过了
“心的圣谛”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