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定的误区与导正​

2017年2月11日 A 5:40 – 13:36

西方人喜欢修习禅定,他们以为——修习禅定以后,生命就会好起来,痛苦将减少,因此认为禅定是离苦的出路。殊不知禅定只是临时之物,无论训练到什么程度,心宁静不久又会散乱。禅定仅只是止痛药;不舒服、发烧了,吃止痛药、退烧药,可是病根还在,一旦药力退失,疾病又会卷土重来。因此禅定仅是临时之策,只能暂时解决问题。

心散乱而无快乐的时候,可以修习禅定。我们去寺庙学习禅定,一定要懂得选择, 绝大部分地方训练的是邪定,任何一种禅定若不含觉性,必然是邪定。比如,打坐以后迷迷糊糊,号称宁静了。事实上,那不是宁静而是缺乏觉性;或者打坐以后感到非常苦闷,说明心有嗔;打坐以后神情恍惚,说明心被痴控制了。禅定若缺失觉性,烦恼习气就会趁虚而入。若修习带有觉性的禅定,则不会有太多偏差。

在这里学习是免费的,分文不取,所以大家就懒得学。即便学了也不实践——心里觉得好,但认为可以先放一放。谁是这样想的?“佛教很好,修行也好,请允许我先忙其它事情”,更重视其它事情。比如西方人花钱参加禅修就非常认真,只是大部分人所修习的并不是好的禅定,只有宁静和舒坦,却没有觉性,打坐以后缺乏觉性——迷迷糊糊或者自我催眠。

好的禅定,不是自我催眠令其宁静下来,好的禅定是心与自己在一起,在觉知自己。比如修习某种禅法,例如观呼吸——呼吸了,觉知;呼吸了,觉知。有在觉知自己,觉性没有缺失,而不是呼吸之后,迷迷糊糊忘了自己。或者有节奏地做手部动作,同样可以获得禅定:如果心去紧盯着手,只是获得紧盯式的禅定,属于紧盯所缘的禅定;如果缺乏觉性,就属于邪定;如果有觉性,可是聚焦于手上,那属于让心宁静的禅定,无法开发智慧。

禅定有两类:正确的禅定与错误的禅定。

正确的禅定同时伴随觉性,错误的禅定则没有觉性。时而有贪、时而有嗔、时而有痴,打坐以后迷迷糊糊,有快乐就陶醉于快乐。一旦快乐生起,贪欲就染污了心,感到满意,类似“上瘾症”,到时间了必须打坐,没有打坐就郁闷。那些对禅定上瘾的人,情绪比常人更糟,很容易烦躁不安,因为修习禅定时很舒服,没有什么来干扰。这些都是不好的禅定。

或者打坐以后觉得苦闷、郁闷,非常粗暴地打压自己,直到患了颈椎病。我们又不是用颈椎去打坐,打坐以后出现颈椎病、后背疼痛等情况,都是因为心情郁闷,在粗暴地紧盯着,没有快乐,心不愉悦,夹杂着嗔心。

或者打坐以后看见这个或那个现象,心很散乱,跑去外面,去知道外面的事物,那样的心是含有痴的,带有散乱。打坐以后,看见诸佛列队莅临,那是心幻化出来的禅相,其中含有痴。因此,坏的禅定没有觉性,有的只是烦恼习气。

好的禅定则有两种:一、在毫无打压的情况下,心持续而宁静地与单一所缘在一起,这称为“紧盯所缘的禅定”,即止禅,属于心抓住单一所缘的禅定。

大部分西方人能够训练的最多只是这样, 获得的是静驻于所缘的禅定。不只是西方人,也包括泰国人,大部分泰国人所修习的——如果实话实说——大部分都是邪定,连止禅都不算,打坐以后并没有觉性。

应该如何获得第一类的好禅定——即心静驻于单一所缘的禅定呢?其秘诀在于懂得选择所缘,要审视自己——觉知何种所缘会快乐,就时常觉知那个所缘。

前提是,这个引发快乐的所缘必须不会诱发自己的烦恼习气。如果骂人觉得很快乐,诸如此类的所缘是不会带来宁静的。或者参与赌博,或炒股一直盯着屏幕,虽有快乐,可是心有贪,这已经不是好的禅定。若股票下跌,嗔心又会生起,也不是好的禅定。因此,别妄称炒股也是修行,那只是异想天开。

我们选择的所缘必须是不会引诱烦恼习气的,比如念诵“佛陀”,不会诱发烦恼习气;或者觉知呼吸,看见身体呼气、吸气,也不会诱发烦恼习气。但若去看别人,则会诱发烦恼习气, 如果是看自己,观自己的身体,不会诱发烦恼习气。看别人,很容易诱发烦恼习气——觉得漂亮就喜欢,贪欲就会生起;或者看见某人以后不喜欢,则生起嗔心。所以,要懂得选择所缘,修习禅定的秘诀是懂得选择令心宁静的所缘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