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2日
假设我们念诵的内容是“红毛丹”,在念诵“红毛丹”的时候,其实就是心在想“红毛丹”。心想着“红毛丹”的时候,就没想其他事。很快地,心就会去想朋友的事,在我们想到朋友的事的时候,就没再想“红毛丹”了。也许已经想了两三件事我们才知道心跑了,这也没关系;知道之后,再次回来念诵“红毛丹”。
“红毛丹”是什么?是家。在我们无事可做的时候,就念诵“红毛丹”。心的自然特性就是会去想——想到孩子、想到家庭、想到工作,它会自然而然地离开家,也就是离开“红毛丹”。何时意识到心离开了,就再回来念诵“红毛丹”。就这样及时知道心跑去想别的事,心便会慢慢醒来。心之所以会醒,是由于如实看到了那些境界:心偷偷地跑去想、心在暗地里去想。
大家知道隆波田吗?中国人喜欢练习隆波田的动中禅。隆波田尊者曾经开示道:何时能够及时地知道心跑去想了,何时才算是走上了修行之路。为什么?因为从“法”的角度来看,世间人全是睡着的——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睡着,一直迷失在念头的世界里,即便醒着,也是从早想到晚,在做白日梦。事实上,醒时去想和睡着时做梦,它们的状态是相同的。因此,如果心一直迷失在念头的世界里,即便我们是醒着的,也仍然被称为“睡着的人”。为什么?因为身体虽然醒着,心却整日在做梦。
如果正确地练习第二种禅定,心就会慢慢地醒来。在训练第二种禅定时,核心原则同样是不打压心,而且也不可以守株待兔,也就是不提前盯着去看——心何时会跑去想。
轻松自在地念诵一段时间,就会发现心忘了所缘;然后再次开始念诵,念一会儿之后又会发现心忘了所缘。并非必须使用念诵来修行,谁如果经行之后能够让心跟身体的“动”在一起,就使用经行。一段时间之后,心会忘了身体的“动”,它跑去干什么了?跑去想了。原则跟念诵是同样的吗?是同样的。如果没有选择念诵,也没有选择身体的“动”,去选择观呼吸也可以。让心轻松自在地跟身体在一起,呼气,觉知自己;吸气,觉知自己。一段时间之后,心会忘了呼吸的身体,也就是迷失去想了、忘了禅修所缘。
当然,也可以进行念诵。比如宝林寺有观音阁,我们可以念诵观音菩萨的圣号,以此来供奉她。不断地念诵,心很快会迷失去想,我们就及时知道心迷失去想了,之后再次开始念诵。重点在于:念诵不是为了得到什么,修行不是为了求得什么,并没有追求宁静的意图,念诵是为了能够及时地知道心。难吗?
要试一下吗?念什么?“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”。首先要以原则来检验:这句话会鼓动烦恼习气吗?不会,因此可以用。在念的时候,要轻松自在,就像小时候上数学课,老师教我们念乘法口诀。会背诵吗?试着背一下。感觉到了吗?背诵的时候,心开始有了快乐。
儿时背乘法口诀的时候,我们没有觉得自己是修行人,但是长大之后,我们就喜欢自己是不同寻常的,念诵时,一定要像老师刚才那样做了之后才去念。也可以念诵赞颂观音菩萨的经文,但是一定要用像儿时念诵乘法口诀时的心去念,而不是一本正经地念。我们可以试试,看念经的时候能否看到心本来自然的状况,也就是心会时不时地跑去想其他事,忘了经文的内容。谁如果念对了,心就会是对的,就不会觉得憋闷。如果念诵以后,心是沉重、紧绷、苦闷的,说明心是不正确的。
好,大家念吧,老师来喝茶。
够了。一半以上的人的心是不正确的,感觉到了吗?我们的心比平常更规矩,与儿时念乘法口诀是不同的。大家念诵观音菩萨的时候非常认真,一本正经,所以要换个内容,换个让心情更舒畅的内容。
泰国有一种水果,中国人非常喜欢,是黄颜色的,认识吗?什么?榴莲,芒果(学员们回答)。我们究竟选择榴莲还是芒果?谁喜欢榴莲就念“榴莲”,谁喜欢芒果就念“芒果”。可以开始了,现在的心才好些——很放松、很快乐,看到了吗?
看到了吗?心会时不时地迷失去想其他事,念着念着就无缘无故忘了“榴莲”或“芒果”。刚才有人来给老师加茶水,很多人都跑过来看,完全忘了“芒果”或“榴莲”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我们对芒果或榴莲的喜爱还不够。当有人来给老师加茶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?正在念诵的心暂时忘了念诵的内容,跑过来看加茶水的人——这是发生的事实,而且是正确的现象。为什么?因为“榴莲”或“芒果”只是家而已。心有职责去看时,它就会跑去看,看完之后,我们继续念。但是如果把“榴莲”或“芒果”当作监狱,有人来给老师加茶水时,我们为了防止心跑去看,就会强迫与压制它。
因此,今天每个人都有家庭作业。谁喜欢吃榴莲,就去念“榴莲”;谁喜欢吃芒果,就去念“芒果”。念诵之后,去及时地知道心,时不时地看到心迷失,忘了“芒果”或“榴莲”。这样练习,心就会慢慢醒来。醒来的心的特征是:轻松、舒服,容易变化,非常鲜活,不懒惰。而不是不断地念,到最后变成这样(老师演示),也不是一直念下去,心越来越僵硬和紧绷。谁如果念对了,就会得到正确的心,心就会是轻松、柔软、舒坦、敏捷、灵活的,不会懒惰。如果念错了,心就会是沉重、憋闷、僵硬、昏沉、呆滞的。
念诵的时候,要时不时地观察和体会:心是轻松自在的还是沉重憋闷的。如果发现心是憋闷的,就先停下来,出去逛一逛,看看天空、草坪,跟朋友聊聊天,然后再接着念。不需要夜以继日地念诵,一小时念10分钟或15分钟。如果越念越快乐,想要念得比这个时间更长,也没问题。
家庭作业难吗?一定要去做,为什么?我们到这里来听法,听了就要立即去实践,不要等到学完了才实践——那样太迟了,谁知道我们何时会死呢?此刻我们还活着、还有呼吸,就从此刻开始。
老师所教的这些内容称为“心学”,这门学科是跟心有关的。这是对佛教有兴趣、对修行有兴趣的人一定要了解的第二门学科。第一门学科是关于戒的,也就是“戒学”;第二门学科称为“心学”。学完了“心学”,我们会明白何谓善心、何谓不善心,什么状态的心可以用于休息,什么状态的心可以用于开发智慧,而且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这样的心。善心的特征是:轻松、舒坦、柔软、敏捷、灵活,适合工作,不会刻意选择所缘,不会打压。不善心是沉重、憋闷、僵硬、昏沉、呆滞的。
如果只是一味去听和背诵这些内容,永远都不会有明白的一天。我们学法之后要去实践,要去慢慢地观察和体会,时间一久,就会知道怎么做可以让心获得休息,怎么做可以让心准备好开发智慧。让心休息的方法可以慢慢训练,因为这需要花时间,而为了让心准备好去开发智慧的训练,所用的时间并不长,很快的。
别忘了“榴莲、榴莲”、“芒果、芒果”。不断地念下去,如果哪天见法证果了,就专门去请一个芒果或榴莲回来,给它贴上金,供在佛堂。最重要的不是“榴莲”或“芒果”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。如果做对了,就会得到对的心。
以上这些在经典里称为“奢摩他的修行”。“心学”的内容,一部分是关于让心休息的,一部分是关于让心准备好去开发智慧的。这两部分都被归为奢摩他的修行,它们都还未契入到开发智慧的阶段,可是若没有得到这样的心,就无法开发智慧。
很多人一动手修行就以一颗不正确的心去开发智慧——以沉重、紧绷、昏沉、呆滞的心去观三法印,那是永远也无法真正照见三法印的,有的只不过是一直在思维三法印。想着一切都呈现三法印,这跟照见三法印是完全不同的。
只有照见名法与色法呈现三法印的时候,才被称为是在修习毗钵舍那。若尚未修学过“心学”,尚未得到正确的心,那么就永远无法有开发智慧的一天,最多只是一直在思维,然后自以为明白了。
因此,今天下午的内容非常重要。如果没有明白,没有获得这份了解,就永远无法体证道与果。原则并不难,真正的法就是这样简单,就只有一丁点,不需要什么仪式,它直接契入修行的实质。
大家能够感觉到吗?我们坐在此处已经接近两小时,心在慢慢发生变化:越来越清凉了,散乱减少,觉知增多,有几个人已经开始醒来了——这就是货真价实的东西。
大家课后要用功,明天将开示与开发智慧有关的内容。要像玩儿一样地去用功,如果认真去做,你只会得到玩具;如果玩儿一样地去做,你将会得到货真价实的东西。去试试吧!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