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12日 10’20”~16’57”
临死之前,是恶业现前还是善业现前?那不是“我”能选择的,那是心自行做出的选择,是由业报所裁决的。
首先,如果造过重业,它会先行结果。所谓重业,既包括大善业也包括大恶业。
善的重业是指,比如获得禅那且定力不退,又或是证悟道与果——这些肯定最先结果,它们导致临死时是带着极大善心而去的。若是已达苦之终点的圣者,就更不必说其殊胜之处了。
五逆重罪则属于不善的重业,也会先结果。如果尚未体证道果,但却造过不善的重业,它便会先行结果。比如,弑父杀母这类恶业肯定先结果。而且弑父杀母的那一世无法证悟道果,因此在死亡时,不善的重业会先结果。比如阿闍世王,他曾杀害自己的父亲,该恶业必然会先结果。
但如果没有重业,那么先结果的就是「惯行业」。比如,每一天见人都会暴力相加,那么临终所见的便全是不好的「幻相」,看到跟人追赶打斗,或是被人反击,于是下堕到地狱。
常常造的业行已经变成习惯,若无重业,这些「惯行业」便现前。假如我们每天都供养托钵的僧人,不一定是多么贵重的供品,而是虽穷,可是每天都培植少许功德。即使没什么东西可以布施给人,也会布施给动物,把剩菜剩饭分给它们吃。每一天坚持让心是善的、没有自私自利,那么在临终时,曾经习惯的「业」便会结果。
又比如,每次喝酒都让手下去杀鸡,也是天天坚持这么做,临终就会看到“鸡”的「幻相」……那些我们一再、一再重复的业行,那些已经变成习惯的业行,它们将会结果。
另一个结果的业是「临终业」——那是濒死之时所造的业,类似于“机动性”的部分。比如,我们一辈子都没有做过功德,但是临终时刚好看到出家人……
经典记载,有一位名为马塔昆迪(耳垂没有纹路)的男子,他的父母十分吝啬,即使生病了也不看医生因为害怕花钱。当儿子病重、全身冷得发抖时,父母把他带到门外、躺下,晒太阳。
佛陀以遍知之智了解到他是可被度化的对象,因此站在他家门口。那时马塔昆迪面朝大门躺着,所以看不见站在路边的佛陀,于是,佛陀向他散发光明,他这才回头看到佛陀,并且心生法喜,然后,他带着这样的心境死去。由于这是临终之前的善业,导致他去往善道,投生成为天神。
但是,如果临终接触到「不善」的境界,比如病情加重而生气了,那么即便一生行善,但只要那一刻被瞋怒控制,也会先下堕到恶道。
再剩下的就是其余力道羸弱之业。如果没有其他的业将要结果,它才会结果。那是一些微小的、不是刻意制造的业,比如,走路不小心踩死蚂蚁,这类业并不充分,其缺少非常重要的因素:动机。如果没有其他的恶业与善业现前,这类业才会结果。
万不可疏忽大意,必须随时准备好,让自己的训练来到极娴熟的程度:训练去分离蕴、界:身,属于身的部分;病痛,属于病痛的部分;心内的感觉,属于心内的感觉……
比如,病痛在身体上,但是心担惊受怕,这些压力和担忧不是身体也不是病痛,(甚至)也不是心——因为心是知道压力与担忧的“人”(心是“能知”)。
如果将分离蕴界训练得非常娴熟,那是极为了不起的(成果),因为具备了来生逃离恶道的可能性。
当然,只能保证逃一世,因为再下一世或许就忘了。所以,我们必须让心习惯「修行」。天天练习,即使今生没有体证道果,但是在来生,曾经训练过的就很容易卷土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