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特性」与「共性」

2018年4月7日

(一)
一旦看到了心本身,
就会看到不胜枚举的法,

包括绝大部分的色法,
以及全部的名法,这些都是
通过心去感知的。

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去看,
就会明白:所有的色,所有的名,
每一种每一样,都有各自的「特性」。

比如:
苦与乐的「特性」是不同的,
好与坏的也不同。

坏也有好几种:
贪不同于嗔;嗔与贪不同,
与痴也不同。

不断练习
去观身、观心,就会看到:
每一种境界,都有各自的「特性」。

如果嗔没有自己的「特性」,
我们就无法分辨出“这是嗔”。

嗔是怎样的?
生气的时候有怎样的感觉?
生气必然与有苦的心同步生起。

慢慢地去体会,就会看见:
生气是把所缘“推出去”的状态。

观察过吗?
当我们对谁生气的时候,
就想要将其“推出去”。

如果是爱的话,
则是把所缘“拉进来”。

我们爱这个人,就想把TA拽进来;
想要得到某样东西,就会
把它拉过来。

所以,「嗔」的状态是“推出去”,
「贪」的状态是“拉进来”,

「痴」的状态则是“什么都抓不住”、
“不明白、发懵、一头雾水”。

如果熟悉了某一境界或
状态的「特性」,那么一旦其现身
——觉性就能够捕捉到。

比如,我们记得住生气的特性,
那么一旦生气了, 觉性就会生起。

我们不断地看见:生气生起了,
及时地知道,生气就会消失。
生气——生起而后消失。

贪欲生起了,及时地知道,
贪欲短暂停留而后消失。

迷失生起了,及时地知道,
迷失短暂停留而后消失。

苦、乐生起之后,
短暂停留而后消失。

吸气,短暂停留而后消失;
呼气,短暂停留而后消失。

行、住、坐、卧——站一会,
站的色就消失了,变成坐的色;
坐短暂停留而后消失,等等。

独有的「特性」,
让我们可以区分出每一种境界。

常常看见
每一种境界或状态,

接下来,就能找出它们共有的特征,
这称为「共性」,即——
无常、苦、无我。

(二)
看见了“无常、苦、无我”,
这就是——智慧。

如果我们有觉性,以安住且
中立的心去感知色法与名法,

看见它们在呈现“三法印”,
这就是在修习「毗钵舍那」。

不断修习「毗钵舍那」,
就会生起智慧,生起正确的领悟,
正确的明白。

一旦戒、定、慧圆满后,
圣道就会自行生起。

Lo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