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/ 01
记住这条原则:
若能观心,就去观心;
若无法观心,就去观身;
既无法观心,又无法观身,
则修习奢摩他,这是最后的防线。
2010年11月27日A
00:21:39~00:21:50
chapter / 02
我们较为欠缺的是禅定,有待加强。
居士欠缺的另一项是:修行的持续性。
每天都要训练禅定。
无需深定,不是指看见这个或那个的禅定,
而是训练心与自己在一起的
“心安住的禅定”。
2011年3月18日B
00:00:00~00:00:32
chapter / 03
紧盯所缘的禅定不会让心生起智慧,
但会增强定力,使心获得力量。
如果正确地训练“紧盯所缘型”的禅定,
心就会宁静下来,
有力量、有定力、神清气爽,
准备好后去轻轻松松地开发智慧。
2010年10月10日B
00:04:58~00:05:19
chapter / 04
仅仅只是看见苦、乐来了就走,即生即灭,
就足以证悟阿罗汉了。
2012年10月10日B
00:25:40~00:25:46
chapter / 05
别去刻意呵护,要轻轻松松的。
如果修行之后紧张、苦闷,就说明修错了。
何时无法观心,就不要强迫去观。
可以观身——
看见身体点头,看见身体左转右转。
如果也无法观身,就修习奢摩他。
若不知道该如何着手,也可以念经,
不断念诵也是一种奢摩他。
或者常常忆念佛陀、佛法、高僧大德,
忆念那些我们曾经有过的善行与美德,
这些全是修行奢摩他。
2008年2月13日
00:30:01~00:30:41
chapter / 06
禅定源自于快乐。
2011年12月10日A
00:14:42~00:14:43
chapter / 07
我们训练是为了获得安住的心,
但并非迫使安住持续不断。
而是要去看见——心有的只是迷失。
心终其一生都在迷失之中,
因此我们才会以为
它是恒常不变的那“一颗”。
直到“安住之心”渗进来,
将“迷失之心”切断成一个片段、一个片段的,
于是我们看见:
迷失之心即生即灭,
觉知自己的安住之心,也即生即灭。
无需维护“安住之心”,厌恶“迷失之心”。
要频繁反复地去观,
直至照见所有的心一直是生生灭灭的,
如此才是领会了法。
2011年12月11日B
00:06:30~00:07:04
chapter / 08
要通过训练让心安住。
“禅定”意即“心安住”。
2011年12月16日
00:30:12~00:30:15
chapter / 09
禅定可能与善心一同生起,
也可能与不善心相伴生起——
坏人也能生起禅定。
觉性则是纯纯粹粹的善法,
伴随觉性生起的,必定是善心。
因此,有些法能在两边生起,
而有些法只能生起在一边。
比如,贪、嗔、痴只能生起在不善这边,
觉性与智慧只能生起在善这边,
而禅定是中性的,善与不善,两边都行。
2010年10月10日A
00:10:07~00:10:47
chapter / 10
我们要明白两个词:
止禅——紧盯所缘的奢摩他的修行;
观禅——照见三法印的毗钵舍那的修行。
2010年11月12日
00:11:41~00:11:50
chapter / 11
智慧并不会无缘无故地生起。
智慧生起的近因是什么?
禅定。
而禅定有两种:
止禅——专注于所缘;
观禅——照见三法印。
2010年10月10日B
00:03:47~00:04:17
chapter / 12
奢摩他可以修,
但须知道自己是在修奢摩他。
那些走上岔路的人其失误正是在于:
明明修的是奢摩他,
却误以为是在修毗钵舍那。
就是在这里犯了错。
2012年8月24日B
00:18:36~00:18:44
chapter / 13
记住:
苦闷的心是无法修奢摩他的。
心若想要宁静,必须先有快乐,
因为快乐是生起宁静的近因。
佛陀的教导极为细腻——
什么是因,什么是果。
想得到如是果,须具备如是因。
若想让心获得宁静,
就要让心快乐地和一个所缘在一起,
且必须是善的所缘。
2011年4月8日B
00:08:48~00:09:03
chapter / 14
圣道生起时,心必须拥有正定。
正定即是观禅,伴随着智慧。
2012年8月25日
00:03:59~00:04:07
chapter / 15
以念诵“佛陀”来使心宁静,
以观呼吸来使心宁静,
以观腹部升降来使心宁静。
这些方法是让心宁静于单一所缘,
宁静于“佛陀”,宁静于呼吸,宁静于腹部。
这称为“止禅”,属于奢摩他的修行。
2010年10月10日B
00:08:17~00:08:32
chapter / 16
当下正在迷失,感觉到了吗?
2011年3月19日A
00:01:18~00:01:29
chapter / 17
如果有次第地修习禅定,
在心安住之后,就会得到“知者”;
如果及时知道“心跑去想了”,
“知者”也同样会生起。
这两种“知者”具备同样的特性,
只是稳定性不同。
源自于禅定的“知者”会独立凸显,
甚至能持续几天,
但不超过7天,
之后就会退失。
如果及时知道“心跑去想了”,
则会得到一刹那的“知者”,
再次知道“心跑去想”,
“知者”会再生起一刹那。
这两种禅定具备相同的特性,
后者称为“刹那定”,
前者属于“安止定”。
心从“安止定”退出之后就会处于近行定,
“知者”会独立凸显。
同样是“知者”,
因修习方法的不同,
它们的品质与稳定性也不同。
如果无法进入前者的禅定,也不用害怕。
能够获得后者——“刹那定”中的“知者”,
对于证悟阿罗汉来说,也已经足够了。
2011年12月16日
00:24:29~00:25:32
chapter / 18
生气属于嗔心,是烦恼习气的一种。
要及时地知道。
2010年10月10日B
00:39:45~00:39:50
chapter /19
戒、定、慧足够的时候,禅定会自行生起。
在圣道生起的刹那,即便不会修习禅定,
心也会自动进入禅定。
有些人始终无法入定,
听隆波开示说必须有正定,
就担心今生没有机会了。
并非如此。
我们要发展觉性,
刹那刹那地生起“觉知自己”的心,
这称为“刹那定”。
将“刹那定”累积到一定的量,
心就会自行进入禅定,
并在其中根除烦恼。
2010年11月14日
00:15:14~00:15:50
chapter / 20
禅定不会导向解脱。
禅定只是工具,让心获得力量。
2011年2月26日A
00:09:26~00:09:36
chapter / 21
具备观禅——
心安住于心,心成为观者,
就会看见色法与名法,
照见一切所缘都在活动变化。
所缘,即“一切被观察的事物”。
2011年8月26日A
00:23:11~00:23:31
chapter / 22
记住:必须“一”心、“一”所缘,
才能算修行奢摩他。
“一”所缘的意思是单一的所缘。
有上百个所缘,就不是修奢摩他。
2011年4月8日A
00:08:39~00:08:48
chapter / 23
有些禅定感觉很像涅槃——
假冒伪劣的涅槃,有入有出。
有时修习禅定,呵护心直至空,
就以为空空的心就是涅槃。
2011年3月19日B
00:03:03~00:03:21
chapter / 24
有些人修行后,
心亮堂起来,沉浸在空无之中,
光明、广阔、轻松、快乐,
他们以为这就是涅槃。
这个境界称为“空无边处”,
它只是临时存在的,而后就会退失。
2011年3月19日
00:03:24~00:03:46
chapter / 25
有些人不是紧盯“空”,而是紧盯“心”,
这又是另外一种奢摩他,
称之为“识无边处”,即紧盯“知者”。
如果这样,“知者”会永无止境地重叠下去,
会让我们感觉
识蕴可以无穷无尽地重复下去。
2011年3月19日B
00:04:22~00:04:42
chapter / 26
观身不净,
并不是毗钵舍那的修行。
2011年5月27日
00:18:09~00:18:12
chapter / 27
有些人进一步修行,则会看见:
送心进入“空”,而空是被觉知的对象,
送心去呵护“知者”,也依然感到是累赘,
于是便抛下被观的所缘,也舍下知者的心。
什么都不再执着,却又执着于“不执着”:
既不执着心,也不执着所缘。
这称之为“无所有处”——
是另一种形式的奢摩他,是无色界定。
如果没有足够的觉性与智慧,
也会误以为它是涅槃。
2011年3月19日B
00:04:43~00:05:26
chapter /28
如果心长久地处于空无中,
因为没有执着什么,也就无需去界定什么,
想蕴就会逐渐削弱,以至于仿佛要灭掉了,
若有若无地只剩下一丁点。
这属于“非想非非想处定”——
第四种无色界定,它能带来极大的快乐。
2011年3月19日B
chapter / 29
请记住:佛法宁静而愉悦!
2009年5月3日
00:45:38~00:45:42
chapter / 30
修行途中陷阱密布,
必须要有觉性与智慧,
必须经过学习。
若找不到真正值得信任的老师,
则要依赖于更多的自我观察:
自己是否黏着于什么了?
是否黏着于空无了?
2011年3月19日B
00:06:22~00:06:43
chapter / 31
修行奢摩他的诀窍是:温柔地带领心。
温柔地带领心与单一的所缘持续地在一起,
且须是令心有快乐且不诱发烦恼习气的所缘。
仅仅是轻轻地、温柔地带领,没有丝毫强迫。
2012年8月25日
00:09:03~00:09:14
chapter / 32
听见钟声了吗?
有撞击声,对吗?
而且有余音,听到了吗?
钟每撞击一次,都会有很长的余音。
心觉知所缘的时候,有“寻”有“伺”:
寻——心抓住所缘,抓的瞬间进驻;
伺——心与所缘依偎在一起,
就好比是撞钟的余声,余音萦绕。
每一种境界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心。
练习觉知境界或状态之后,就会发现:
每一种境界都即生即灭——
寻生了就灭,伺生了就灭,
喜生了就灭,乐生了就灭。
2011年12月11日A
00:23:41~00:24:21
chapter / 33
如果希望获得宁静,
就要选择让心感觉舒服的所缘。
如果心对那个所缘感到舒服,
就会不再散乱去找别的所缘,
心就会宁静于单一的所缘。
这就是修行奢摩他的原则,清楚吗?
隆波不知如何开示才能更清晰了。
即便隆波现在讲得如此清晰,
一路走来也是坎坎坷坷的,
隆波修行了22年的奢摩他,
才领会了奢摩他修行的原则。
2010年11月12日
00:16:57~00:17:25